台灣大百科橫幅

生態系服務

  生態系及生存其中的每一生物個體,為了自身生存的使命,週而復始不停地活動,而這些活動,同時對其他所有生物(包括人類)產生有利的附加功用,如新鮮的空氣、乾淨的飲用水、肥沃的土壤等,這些功用就稱為「生態服務」。生態系服務可區分為四項主要類別:(一)維生服務:如營養循環、氧氣生產和土壤形成等;(二)供給服務:如藥品、食品,纖維,燃料和水等;(三)調節服務:如氣候調節,水源淨化和固沙防洪等;(四)文化服務:如教育、休閒、審美價值等。
  人類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價值,以工程方式改造自然棲息環境,使得環境品質劣化、呈現單一生態系統,例如:生產糧食的農業用地由早期粗放型的自然農法轉變為密植及增加複作的集約型耕犁方式,導致施用大量肥料及農藥、原始森林轉變為人造再生林或次生林、原生農作品種(如稻米、玉米、馬鈴薯、豆類等)轉變為基因改造食品(缺乏遺傳基因的變異)。這樣的轉變經過評估後發現,整體生態系的功能正在退化;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生態系統可能會瓦解,將來花費更多的金錢、更艱難的工程也難以回復原來的生態服務。
  藥品是重要的生態系供給服務,今日的藥品化合物中有超過25%都是源於自然界,大約120種用途極高的處方係出自於90種植物品種。例如「紫杉」,以往在林業管理上通常是當作廢料燒燼,結果發現其中萃取出的化合物能夠有效地治療卵巢癌、乳癌等疾病。另外,如「金線蓮」,原先是臺灣森林底層不起眼的蘭花,經民間的傳統療用,以及中央研究院驗證了其萃取物的療效,才知道這種植物確實能抑制乳癌細胞的增生。
  
撰稿者:蔡雯嘉
最後修訂日期:101年01月04日
參考資料:
1 Raven, P. H., Berg, L. R., and Hassenzahl, D. M. 2008. “Environment.”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2 許毅璿。2007。《生命密碼:拯救生物多樣性》。臺北:臺灣博物館。
3 彭仁隆編。2009。《野生再現:臺灣保育動物與域外保育行動》。臺北:臺北市立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