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南北貨

尾牙之後,年的氣氛越來越濃厚了,各百貨公司、商場也紛紛打廣告,吸引人群前來辦年貨。辦年貨是過年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年貨的種類繁多,從甜食糕粿到家電用品均屬之,要辦什麼年貨,則視每個家庭的需求與經濟能力而定,但無論是什麼樣的家庭,都免不了要辦些「南北貨」。
「南北貨」一詞的由來說法不一,大多數的說法是指清治時代的台灣商人做生意,多半是是以「郊」,也就是同業公會的方式進行運輸買賣,當時運送貨物到南方的叫做 「南郊」、運送到北方的叫做「北郊」。而往來於「南」、「北」郊的的「貨物」則叫做「南北貨」,一方面表示貨品批發銷售的對象遍及台灣島內各地;另一方面也指貨品豐富,包括南北各地所產,無不齊備。總括而論,是指從南北各地集中到某一地方販賣,所以叫「南北貨」。另外有一種說法則是由中國五行理論而來的,「東西南北中」分別代表了「木金火水土」,南北貨代表了北方的「水」和南方的「火」交流,而大家說的買東西就是買「金」和買「木」,因為我們日常用的器物都是由金屬跟木材所製成。
「南北貨」的貨品在古時候是指一些比較珍貴的物品(如北方的人參、南方的絲綢)或藥材、布匹、特殊食品等等;現在則是指傳統新年中的應景食品,如黑棗、紅棗、木耳、金針、蓮子、香菇、魷魚絲、牛肉乾、干貝、小魚乾、蝦米、人參、糕餅、粿類……等物,這些物品,人們除了食用也需要用來祀神、祭祖
台灣每個大小城鎮,大多有專門販賣「南北貨」的地區,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台北市迪化街及高雄市鳳中街等地,每到過年期間,總是擠滿了人潮,把年的氣氛炒得極為熱烈。
撰稿者:林芸屏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節慶卷﹞》p.240,臺北市:台原,1994
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31406785』『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82419850』『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1901989』『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0119578』『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2301313』『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412200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