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因地形因素,在靠海的地方有養殖漁業的經營,海鮮類的東西自然豐饒了,虱目魚丸便是其中之一。 虱目魚丸的製作過程是用機器將魚背肉(含魚骨、魚刺)打成漿 ,用食指與大拇指的力量,將之擠成橄欖形,置於冷水中,待它成型後,便是一顆顆鮮脆、美味的虱目魚丸了。 虱目魚的傳說有多種版本,以在荷治時期,從印尼引進台灣養殖的可能性最大。 而他的名稱也有一段典故,話說當初鄭成功在品嘗時,直問這是啥麼魚(台語),於是取其諧音為「虱目魚丸」。而在不同的環境與傳說的因素,會有不同的稱呼,如「國姓魚」、「麻虱目」、「安平魚」、「虱目魚」、「海草魚」...等等。
撰稿者:曾靖姍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 走讀台灣-彌陀鄉
2 http://www.mituo.gov.tw/library/HTML/produce02.htm
3 興義魚丸
4 http://www.si-fishball.com/cmain.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