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醮又稱「王醮」、「瘟王醮」、「瘟醮」,主用於驅逐瘟疫疾病。台灣早期先民渡海漂洋來台拓墾荒地,溫熱潮濕蚊蟲滋生,瘟癘遍布,加上移民水土不服,衛生不良,醫藥不發達,因此瘟疫猖獗,民不聊生,死傷狼藉。居民為了驅走瘟疫,便舉行燒王船送走瘟疫的祭典活動。 送王船方式有遊天河、遊地河兩種型式,遊天河是要將王船焚化,遊地河則是派人駕船到海上巡遊,再拖回廟中保存,供人祭拜或放海漂流。台灣早期送王船以遊地河為主,迄今則以遊天河居多,而王船醮也由早期臨時性舉行改成定期性醮典。時間一般劃分為三年一科或十二年一科,前者如台南西港、柳營,屏東東港等,後者則以澎湖西溪醮、台南喜樹醮為主。 全台王船祭以嘉義以南沿海地區最盛,而王船祭中的主祀神「王爺」最著名的為台南縣(註 1),絕大部分王爺廟皆從南鯤鯓代天府分靈出去,其開基祖神則是自大陸漂流來的王爺船。 王爺信仰眾說紛云,除所謂瘟疫代表神外,更有如:「明末進士不降服清朝自盡亡魂」、「秦始皇坑儒時受難讀書人」、「因唐玄宗下令犧牲用以檢視張天師道法進士」的說詞。台灣民間信仰的「三百六十王爺」共有一百三十二姓氏,人人敬畏的瘟疫之神藉祭典活動成為人人愛戴的王爺。 一般王船祭的科儀有:設代天王府、造衙門、豎燈篙、造王船、安龍骨、中軍府安座、進表、佈置醮壇、火醮、入醮、遶境、登壇拜表、筵請王爺、燃放水燈、和瘟押煞、普度日、遷船送王船、謝燈篙等。
撰稿者:溫宗翰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 一‧書目資料:
2 劉還月著,《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台北:臺原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3 陳進成著,〈東港迎王祭典程序〉,《東港采風第四期─庚辰正科東港迎王祭典特刊》,東港鎮文史學會,2000年9月。
4
5 二‧網路資源:
6 刈鄉的故鄉─王船醮典,周宗楊等製作,上網日期:2005年12月1日。
7 大鵬灣國家風景簡介網─王船祭,劉嘉雄製作,上網日期:2005年12月1日。
8 台北市景美女子高級中學圖書館網站,台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上網日期:2005年12月6日。 | 圖說:遊天河燒王船(林茂賢攝影 徐溢孺提供)提供人:溫宗翰 圖說:王船祭中的主祀神「廠官爺」(葉志峰 攝影)提供人:溫宗翰 圖說:王船祭祀(葉志峰 攝影)提供人:溫宗翰 圖說:王船繞街(葉志鋒 攝)提供人:溫宗翰 圖說:燒王船(葉志峰 攝)提供人:溫宗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