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擲筊

「擲筊」是一種占卜吉凶的工具,以木材或竹子的根做成有表、裡的三日月形狀的東西,供祈願者向神佛問吉凶之用,其顏色塗成紅色代表吉利。
「擲筊」以前要先向神佛點蠟燭、進香、拜拜並說明緣由,在神前將「筊」拿起拜三次並在線香上繞一圈後丟在地上。
如果兩個「筊」的背面朝上稱「陰筊」,表凶。平面向上稱「笑筊」,表吉凶參半。一裡一外稱「聖筊」表吉。擲筊一般是連續三次,若三次皆為「聖盃」為大吉,三次有兩次「聖盃」亦為吉利,若只有一次「聖盃」也為小吉。
在台灣到廟裡「擲筊」的人很多,因為在抽「聖籤」、「藥籤」和決定「爐主」之前都要先「擲筊」,同時藉由「擲筊」得知神明對吉凶禍福的意見。
撰稿者:洪佩均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林明義,《台灣冠婚家禮喪祭全書》p.65
2 林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p.143
3 大威出版社,《台灣民俗大觀》p.50
4 大威出版社,《台灣民俗大觀》p.50
相關圖片
圖說:擲筊(陳怡伶 攝)
提供人:洪佩均相關圖片
圖說:擲筊是一種占卜吉凶的工具(石慧瑩 攝)
提供人:洪佩均相關圖片
圖說:信眾擲筊(徐溢孺 攝)
提供人:洪佩均相關圖片
圖說:民眾擲筊請神明指示(朱美雲 攝)
提供人:洪佩均相關圖片
圖說:與一般不同的筊(石慧瑩 攝)
提供人:洪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