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春,河北霸縣人,出身戲劇世家,祖父李桂春(小達子)、父親李少春、母親侯玉蘭,都是戲曲名家。九歲由祖父指導練功,十歲進北京戲劇學校,承襲父親風格,專攻文武老生。坐科八年,曾受校長馬連良及王少樓、楊菊芬、徐沅珊、錢元順、茹元俊、茹少筌、馬長禮等老師教導,打下文武技藝功底。經歷過一段人生磨鍊的李寶春自西元1990年加入「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京劇推展小組,迄今十餘年。他銘記父親在藝術上嚴格精益的指點、與在人生中深刻至情的叮嚀,自勵創新、勤練不輟。每年二檔以上的製作,至今已累積演出新戲、老戲計四十四齣,近兩百場。輾轉的經歷並未使他鬆懈、或放棄繼承父業的意念,1997年成立「台北新劇團」。 西元1983年榮獲義大利北方戲劇學院榮譽博士。1987年榮獲美國紐約林肯中心亞洲傑出藝人。1995年受邀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第二十六屆年會,擔任專題演講。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專任副教授、台灣大學戲劇系兼任教師、「台北新劇團」團長。不斷積極推創新戲,更致力傳統劇目之整理、移植、與演出,並多次率團赴歐、美、日等地展演,宣揚國粹。 雖然攻演的是文武老生,李寶春台前幕後總予人活力充沛的印象。原本《奇冤報》裡只穿一身黑藍、動也不動就把戲唱完的劉世昌,在他改造之下,一縷冤魂揮舞加長的水袖行過陰陽邊界,讓場子醒目了起來。這年頭「瘦身」好賣,他於是融合京劇身段的「舞與武」之妙和太極、芭蕾舞蹈,搭著京劇文武場加饒舌歌的配樂,開發出一套「功夫瘦身韻動」課程。 李寶春父親創立的李(少春)派是京劇全盛期的大戶,嫡傳的他自然也浸淫出「角兒」風範。在李少春的時代,角兒全力投身於密集的演出行程,藉著表演開門立宗,而李寶春從十餘年前自美來台演出,和雅好京劇的政商大老辜振甫結緣、進而掌理台北新劇團至今,他鮮少炫示流派價值,一人身兼編、導、演數職,外加在多所大專院校教授表演,這可也絕非乃父路數。然而,在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之下,他的創作年表年年累進,台北新劇團也已然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民營京劇團。
撰稿者:張耀仁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 關於李寶春http://www.novelhall.org.tw/tradition/shanghai_li.asp
2 〈用京劇表演程式重墨描有情——李寶春〉,《表演藝術》網路雜誌http://www.paol.ntch.edu.tw/,2003年3月號,1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