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苗栗縣

民國時代臺灣北部的縣級行政區,臺灣少數以客家民系漢人居住為主的縣份之一。北以鹽水港溪與新竹市相接,東北以雪山山脈前緣、東以雪山山脈稜線與新竹縣相鄰,東南以雪山山脈、南以大安溪臺中縣(註 1)相隔。下轄1市7鎮10鄉,縣治設在苗栗市。面積約1,820平方公里,人口約56萬人(2007年12月)。
苗栗縣的行政區名最早出現在1887年(光緒13年)臺灣建省,清廷在中港溪以南、大甲溪以北地區新設苗栗縣,至1896年(明治29年)日人統治臺灣後,該行政區即被廢除。苗栗名稱源自建縣當時取「猫裏」的近音字加以雅化而來。現今行政區範圍為1950年確定,18個鄉鎮市依位置分為海線、山線、內山三部分:海線包括竹南、後龍、通霄、苑裡4鎮,山線包括頭份、造橋、苗栗、西湖、頭屋、公館、銅鑼、三義8鄉鎮市,內山包括三灣、南庄、獅潭、大湖、卓蘭、泰安6鄕;其中又以泰安鄉面積最大,達615平方公里,竹南鎮面積最小,僅38平方公里。
全縣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東到西大致可分為雪山山脈;加里山山脈;竹南、苗栗丘陵中港溪後龍溪大安溪沖積平原等4個地形區。主要河川有中港溪後龍溪、西湖溪、大安溪等,受地勢影響,皆由東往西流,注入臺灣海峽
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氣溫的空間分布受到地形影響,年均溫、7月月均溫、1月月均溫的數值,都呈現由西邊的海岸向東邊的山地遞減的趨勢;年均溫22℃之等溫線,大致通過本縣的丘陵與切割台地區,20℃等溫線則經過加里山山脈西麓,18℃等溫線則經過雪山山脈西麓一帶。降水主要集中3-8月梅雨颱風盛行的春、夏季節,秋、冬兩季因有東側山脈阻擋,東北季風影響較小,降水量有限,呈現明顯的乾季。同樣受到地形的影響,年降水量、夏季雨量、冬季雨量,也呈現由西邊的海岸向東邊的山地遞減的趨勢。
主要族群包括客家、閩南民系的漢族,與泰雅族、賽夏族等原住民族。其中泰雅族主要分布在泰安鄉、南庄鄉,賽夏族主要分布在南庄鄉、獅潭鄉。
苗栗縣是臺灣竹林蓄積量最高的縣份,沿海皆為鎮級行政區,是臺灣主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地。產業發展以二、三級產業為主。
在第一級產業方面的發展,本縣擁有豐富的農業生產,其中稻米的種植主要分布在苑裡鎮,以「苑裡米」的品牌行銷全臺;甘藷的種植則主要分布在後龍鎮。至於特用作物中,茶樹的栽植主要分布在銅鑼、頭屋鄉,其中頭屋鄉以「明德茶」的品牌行銷全臺;落花生主要分布在後龍鎮。至於園藝作物方面,蔬菜種植主要分布在後龍鎮、大湖鄉、公館鄉,其中以大湖鄉的草莓、公館鄉的芋頭最負盛名;水果的種植主要分布在卓蘭鎮、大湖鄉,以寄接梨、葡萄、柑橘、楊桃為生產大宗。漁業生產中,沿岸漁業竹南鎮最發達,海水養殖主要集中在通霄鎮,淡水養殖則以三灣鄉、頭屋鄉較重要。牧業生產中,乳牛以造橋鄉最多,豬隻以通霄、竹南、造橋等鄉鎮(註 2)較多,羊隻以後龍鎮最多,鹿隻則以苑裡鎮最多,雞隻以通霄鎮、三義鄉較多。
第二級產業方面,苗栗縣工業集中在苗栗、竹南、頭份三鄉鎮市。其中以金屬製品製造業的發展最為重要,主要集中在頭份鎮;其次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主要集中在竹南鎮;至於電子零件、電腦、電力機械製品,也集中在竹南鎮;食品製造業則集中在苗栗市頭份鎮。經濟部在本縣共設有頭份、竹南、銅鑼3個一般工業區,以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竹南園區1處;其他工業區則由民間所經營,如銅鑼鄉的中興工業區
第三級產業方面,主要集中在苗栗、頭份、竹南等3個鄉鎮市。其中商業登記以批發零售業最為顯著,其次為製造業,接著為營造業。公司登記家數以製造業最多,其次為批發零售業,接著為營造業。
縣內交通網路以苗栗市竹南鎮頭份鎮做為重要的交通節點。海線4鄉鎮的交通聯結,主要是從竹南往南的海線縱貫鐵路國道三號高速公路省道臺一號公路等交通幹道;山線8鄉鎮的交通聯結,則是竹南、頭份往南的山線縱貫線鐵路國道一號高速公路、省道臺十三號公路;內山6鄉鎮的交通聯結,則是以頭份往南的省道臺三號公路為主要幹道。至於山線、海線、內山的橫向交通幹道,則以通過苗栗市的省道臺六號、七十二號公路為主。

撰稿者:林聖欽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編。2007,《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民國九十六年》。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
2 苗栗縣政府編。2007。《苗栗縣統計要覽:中國民國九十五年》。苗栗:縣政府。
3 陳運棟總編纂。2006。《重修苗栗縣志》。苗栗:縣政府。
4 林聖欽等。2006。《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三:苗栗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5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收於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