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代臺灣西南部的縣級行政區。東依中央山脈,西瀕臺灣海峽,北以二仁溪及烏山嶺連接臺南市、臺南、嘉義及南投縣;東以中央山脈與臺東、花蓮縣為界,南以高屏溪與屏東縣為鄰,輪廓呈東北-西南向的不規則狹長形。下轄1市3鎮23鄉,縣治設在鳳山市(註 1)。東西寬約86公里,南北長約110公里,面積將近2,800平方公里,為全臺第四大縣,人口約124萬人(2007年12月)。 縣名沿襲自日治時期的高雄州,是由鳳山、岡山、旗山三區組成的「三山之縣」,茂林、桃源、那瑪夏三鄉為魯凱、布農及南鄒族山地原住民分布區。縣內地形複雜,山地、丘陵、平原約各占1/3。山地集中在東北部,分屬中央和玉山兩山脈;平原分布在西側,為高雄平原的一部分;丘陵介於其間,係阿里山山脈的餘脈,屬青灰色泥岩區,裸露地被侵蝕後多形成惡地。主要河川東有由楠梓仙溪和荖濃溪匯流而成的高屏溪,西有二仁溪、阿公店溪和典寶溪,河川的入海處有大片的內海潟湖,自古以來,已被居民經營為鹽田與養殖魚塭。 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24-25℃,年雨量約1,5002,000毫米,山地可逾3,000毫米。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涼爽乾燥,春秋兩季均甚短暫。冬季多吹東北季風,因風向與東北信風相同,形成風力強大的合成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由海上帶來旺盛水氣,常造成山區迎風坡的午後雷陣雨,是一年中降雨較多的時期。受夏季豪雨影響,平原的低窪區,常有水患發生。 農業是傳統的經濟基礎,農田主要分布於縣境西部的平原地區,因灌溉水源不足,以旱田為主。稻米、甘蔗、甘藷是過去的三大作物,現在則多種植蔬菜或水果,如路竹、彌陀、梓官的蔬菜,美濃的白玉蘿蔔。丘陵區的農業,也頗負盛名。燕巢、大社的芭樂、棗子,大樹的玉荷苞荔枝、鳳梨,旗山的香蕉,六龜的芒果、蓮霧,甲仙的芋頭等皆聞名全臺,有「豐富之鄉」的美譽。 海岸地帶的內海魚塭,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經濟來源,盛產多種養殖水產,如永安的石斑魚、彌陀的虱目魚、林園的九孔皆十分出名。此外茄萣和梓官的捕撈與養殖烏魚,以及烏魚子的加工製造,更是名聞全臺。 隨著臺灣的工業化,本縣因接近高雄港,方便原料進口,所以配合高雄市重工業的發展,先後設立許多工業區,如1991年以前設立的鳳山汽車工業區、林園石化工業區、大寮鄉(註 2)的大發工業區、仁武工業區、大社石化工業區、大社擴大工業區、永安工業區、橋頭工業區、燕巢工業區、路竹工業區等,還造就岡山鎮(註 3)附近成為名聞世界的螺絲生產區。2000年,為了產業轉型與發展,積極爭取在路竹鄉(註 4)設立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園區(簡稱高雄科學園區)。 山地區擁有眾多遊憩資源,如六龜鄉(註 5)的南橫風景區、寶來溫泉區、藤枝森林遊樂區,茂林鄉(註 6)的茂林風景區等,提供了高雄、臺南等地居民的假日休閒活動去處。 由於位居臺灣南部,許多縱貫臺灣西部的交通幹線,都以本縣及鄰近地區為起點或終點,如國道一號、三號、十號等高速公路及高速鐵路等,貨物商旅的南北往來十分便利,縣境北邊有省道臺二十號(南部橫貫公路)橫越山區,是聯絡臺東、花蓮的重要交通路線。
撰稿者:吳進喜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吳進喜、許淑娟、李明賢。1997。《高雄縣聚落發展史》。「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5。高雄:高雄縣政府。2 黃致誠、薛雅惠、趙建雄。1997。《高雄縣產業》。「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14。高雄:高雄縣政府。3 屏東師範學院編。1994。《認識高雄縣:國民小學社會科鄉土教材之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