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竹東丘陵

頭前溪中港溪所侵蝕而成的切割台地。東以竹東斷層為界,西側鄰近香山海岸,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面積約22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285公尺(丘陵東北端)以下,由東向西逐漸降低,西端以線狀之陡崖緊臨臺灣海峽
因全區大都位於新竹竹東而得名。丘陵上的溪谷屬於樹枝狀水系,支流眾多,地表切割明顯;上下游的河床寬度差異不大,部分地區上游河床反而較為寬廣,以至於形成許多小盆地,當地人稱為「坑」,如香山坑等。河床坡度平坦,大部分的溪谷屬於無水的「乾溪」,有水的溪谷均為細而深的峽谷,穿入舊河床中,成為谷中谷,意味本地曾出現河流再次下切之地形回春現象。丘陵中的河流,如客雅溪、新城溪等大都由東向西注入臺灣海峽。曲流地形明顯為其特色,尤其以深入丘陵的峨眉溪為代表,峨眉溪上的曲流頸時常被切斷形成牛軛湖和環流丘。
丘陵屬台地礫石層,全境以頭嵙山層的鬆軟砂頁岩礫岩而成,僅餘新竹直窩、紅萌岡與劉屋一帶仍可見殘餘的台地階面。地層除東側的竹東斷層附近外,大致呈20度以下的緩傾斜。
河階地形發達,主要分布於頭前溪南側,中港溪北岸與峨眉溪附近,大致可分成高位河階面和低位河階面兩類,其中最高的河階面為竹東面,分布於竹東南方的丘陵頂上,高度200-285公尺,比高為145.5公尺。由於河階地勢平坦,又多屬肥沃沖積土,為農業與人口聚集的精華地,如新竹、北埔與竹東皆為人口集中的廣大河階面。

撰稿者:齊士崢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石再添、鄧國雄、張瑞津、楊貴三。1985。〈竹東台地的活斷層與地形面〉。《地理學研究》,9:1-16。
2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266-267。收於《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 *林于煒主撰,王良行總撰。2005。《竹東鎮志:地理篇》,31-32。新竹:竹東鎮公所。
4 *陳國川。1997。〈地理篇〉。收於《新竹市志‧土地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5 張瑞津、鄧國雄、劉明錡。1999。〈頭前溪階地之地形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1:61-82。
6 塗明寬、陳文政。1991。《臺灣地質圖說明書:竹東》。臺北:中央地調所。
7 *鄧國雄等。1996。〈地形篇〉,588。收於《重修台灣省通志‧土地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