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東南方離島。距離臺東市約33公里,蘭嶼約60公里,行政區域隸屬臺東縣綠島鄉。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周圍長約20公里,面積約15平方公里,外形與蘭嶼相似,呈不等邊四角形,島嶼西南方最高點火燒山標高281公尺。為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與蘭嶼、菲律賓北部的火山屬同一系列。也稱鹿島。 舊稱火燒島、火燒嶼,1949年更名為綠島。島上有許多地名與小琉球相同,是早期來自小琉球的移民建立的聚落名稱。島的中北方牛仔山標高183公尺,島嶼次高點阿眉山在島的中央,標高275公尺,東南面是一段100多公尺的高崖,緊鄰海水。西北部近海地區略緩,有公館、中寮及南寮3個重要村落,其中公館是綠島發展的起始地,南寮為行政中心。西海岸有南寮灣,東南方多海崖,西南角有平原沙灘。島上丘陵起伏,面積約占70%,平地少。只在西北岸有狹小的沿海平地。 綠島可見到六層的平坦紅土階地面,最高的一階在火燒山的西南方,高約250公尺;其次是阿眉山到牛仔山一帶的平面,高約200公尺,另有150、100、50及15公尺的平坦面分布。租子坪、海參坪是在兩個小台地上的聚落。海岸有明顯的灣澳,如大湖、蘭子湖、柚子湖等地。半圓形的小平地在島的北岸較多,如中寮柴口間、公館、流漫等地的海崖下方。丘陵地外圍、山坡上多崩積物。外圍是沿海的低平地帶,多由溪流沖積物構成。突出的海岸,大多是壁立的巨岩與礁石,內凹的海灣有較緩山坡出現。島上溪流由中央丘陵向外呈放射狀流入海,長度大都只有2公里左右,由於坡度大,溪谷多呈峽谷,河床多礫石。 島上原是茂密的森林景觀,因居民長期的砍伐,大量減少了林木的覆蓋。今島上突出的坡面多草生地,僅山坳地區,因避風、易蓄水,有較高大的林木生長。海岸四周為裙狀珊瑚礁地形,擁有豐富的珊瑚礁海洋生態,其中以軟珊瑚最具特色;養鹿事業曾興盛一時,2007年「綠島梅花鹿生態園區」成立,成為旅遊景點之一。著名的朝日溫泉是世界僅有的3個海底溫泉之一(另外2個分別位於日本九州及義大利北方)。
撰稿者:王鑫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屏東縣政府編。1993-。《屏東縣志 》。屏東:屏東縣政府。2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收於《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3 王鑫。1980。《臺灣的地形景觀》。臺北:渡假。4 徐美玲。2008。《臺灣的地形》。臺北:遠足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