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臺灣海峽

臺灣西方海域。介於臺灣和中國大陸福建之間,並連接東海與南海,海域範圍北界福建平潭島到臺灣最北端富貴角,南界福建東山島到臺灣最南端鵝鸞鼻。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最窄處約130公里,平均水深約l00公尺。因海峽深度不超過200公尺,因此仍屬亞洲大陸棚的東限之內。
臺灣海峽的海底地形,由北而南可分下列各區:
(一)東海大陸棚:臺灣海峽以北,100公尺的等深線從臺灣北端經彭佳嶼北面,一直往東北延伸到韓國濟州島南面。 200公尺的等深線也從臺灣東北角經彭佳嶼南面,向東北延伸至日本九州之南。
(二)觀音凹陷:澎湖以北的臺灣海峽北段,水深多半淺於80公尺。在淡水河西北方40-50公里之外,海床低凹,稱為「觀音凹陷」。凹陷地區的水深可達 100公尺。
(三)臺中海床:臺中到濁水溪外海,是一個分布頗廣的沙質海床,深度不及40公尺。這個海床上的沙質沉積物主要來自濁水溪
(四)澎湖海床:海峽內,澎湖群島四周的海床多礁石,深度變化大。
(五)澎湖水道澎湖群島與臺灣本島之間是個北尖南寬的海槽,稱為「澎湖水道」。澎湖水道是個細沙質海床,水深介於100- 200公尺,它向南逐漸加深,銜接南海海盆。
(六)臺灣灘:澎湖群島西南方的淺灘,深度不到40公尺,屬於淹沒在水下的丘陵,低潮時甚至會露出水面,東邊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八罩水道」。
(七)高屏斜坡:澎湖群島以南是一個標準的大陸邊緣海底地形,水深從100多公尺下降到高雄西方外海的 200公尺。再往南則為坡度介於 3°-16°之間的大陸斜坡,稱為「高屏斜坡」,到巴士海峽則為水深深於3,000多公尺的大陸隆堆。
臺灣海峽地處東海與南海間的航運要道,是中國上海、香港、菲律賓馬尼拉、日本東京等大港口都市間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重要。

撰稿者:王鑫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收於《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 王鑫。1980。《臺灣的地形景觀》。臺北:渡假。
3 徐美玲。2008。《臺灣的地形》。臺北:遠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