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境最主要河川。上游汶水溪發源於加里山山脈鹿場大山(樂山)南段;鹿場大山同時也是頭前溪、中港溪、大安溪等多條河川的分水嶺。西流切穿加里山脈,過泰安溫泉後坡度趨緩,於汶水附近,由南北兩邊分別匯入大湖溪及鹽水坑溪後始稱後龍溪。由此河谷轉成東西向,橫切出磺坑背斜構造(軸部走向東北,延伸長約30公里),於苗栗縣後龍鎮公司寮龍港附近注入臺灣海峽。主流長約58公里,流域面積約537平方公里,年平均逕流量約19秒立方公尺,約6億立方公尺。 依出海口地名命名。在公館鄉基福以下沖積為苗栗沖積平原,長約15公里,寬約4公里。苗栗河谷平原的兩側河階地發達,皆屬古期後龍溪河床的一部分,後因地盤隆起,河川下蝕,遺棄了舊有河床。舊河床因而抬高,也埋藏了稱為「後龍底貝塜」的化石遺跡。沖積平原上的河道也有多次改道的記錄。 下游原為平埔族人的聚居地,上游則為生番或荒野地。清代漢人自河口逐步上溯,開墾過程中與原住民時有武力衝突,因而遺留下許多與屯兵駐紮、闢地墾荒的舊地名如銃庫、黃四寮等。隨著鐵公路的開發,連通了上、中游的精華區。例如縱貫臺灣丘陵淺山的觀光公路省道臺三號,就連接了獅潭溪所形成的獅潭通谷及南段的大湖溪谷,使得大湖一帶觀光農業興盛。穿越苗栗沖積平原的公路,則帶動了苗栗市街、銅鑼工業區等地的發展。 出磺坑油田是臺灣最早發現的主要油氣田,褶曲使地層彎起,中央部位高,兩翼向外傾斜,油氣被封閉在背斜構造裡,後龍溪切鑿而成的谷地,正好為抽取出的油氣帶來運輸之便。出海口附近有龍港漁港。竹南到白沙屯一帶發育良好的的海岸沙丘地形,即著名的後龍沙丘群。
撰稿者:王鑫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經濟部水利署編。2008。《中華民國九十六年臺灣水文年報》。臺北:經濟部水利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