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東港溪

屏東縣境內溪流。發源於中央山脈南段日湯真山西側,除上游小部分外,82%以上河道均位於50公尺以下的平地,是典型的平地河流。支流有屏東縣瑪家鄉、泰武鄉一帶的萬安溪和牛角灣溪,匯流後經萬巒、內埔、竹田、潮州、萬丹、新園等地,由東港鎮入海。主流長約44公里,流域面積約472平方公里,年平均逕流量應為24秒立方公尺,因有隘寮溪沖積扇和林邊溪沖積扇地下水流入,使流量高達35秒立方公尺,約11億立方公尺。
因於東港注入海域而得名。早年隘寮溪在山麓沖積成扇形網流,一部分向南成為東港溪的上源,另一部分則向西注入下淡水溪(今高屏溪)。1937年(昭和12年)為防洪患,隘寮溪築堤截流,全數匯入荖濃溪,使流往東港溪的河道切斷,東港溪改以萬安溪為主要源流。
東港溪流經屏東平原正中央。屏東平原是陷落盆地上的沖積平原,主要由高屏溪的各支流及林邊溪流域攜帶泥沙堆積而成。雖然東港溪對屏東平原的生成貢獻不大,卻受惠於其特殊的地質結構。東港溪短小流緩,但蘊涵豐富的水資源,原因在於高屏溪支流及林邊溪流域在屏東平原上形成沖積扇時,河水易從礫石組成的河床入滲至地下含水層,成為地下水流,匯流至東港溪。豐沛的地下水不但供應東港溪流域城鎮,溪水還透過港西抽水站,越過高屏溪引到鳳山水庫,做為高雄縣(註 1)市的民生和工業用水。
河口地區的環境問題包括地層下陷和污染。由於超抽地下水和盜採河沙,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水源短缺,溪流生態岌岌可危。有關單位因此建立地下水觀測網,以監測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災害的問題。由於河道平緩,溪岸四周多傳統農業區,大量養豬廢水和肥料使水域藻類大量繁衍而形成「優養化」,水質也因而污濁惡化。
出海口南邊是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所在地。大鵬灣是由東港溪和林邊溪河口輸沙沿海流堆積而成的潟湖,原作養殖之用,已開發成綜合觀光區。

撰稿者:王鑫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經濟部水利署編。2008。《中華民國九十六年臺灣水文年報》。臺北:經濟部水利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