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容量最大的水庫。位於嘉義縣大埔鄉曾文溪主流上游,主壩為分區滾壓土石壩,壩高133公尺(僅次於德基水庫),壩長400公尺,總容量達6億831萬7,000立方公尺,湖面面積達17.14平方公里,容量及面積皆為臺灣地區最大。水源來自曾文溪主流,有別於其他水庫採單一槽,曾文水庫溢洪道陡槽配合排洪量之大小分三道出口高度,可發揮最大的消能功效。 日治時期規畫設計嘉南大圳的日本技師八田與一,曾於1939年(昭和14年)建議在現今水庫壩址附近建築水壩,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作罷。戰後為有效運用曾文溪水資源、提升嘉南地區農業灌溉,乃於1959年春由臺灣省水利局著手規畫,1966年成立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暨工程局,1967年10月31日動工,1973年10月31正式完工。1974年曾文水庫管理局成立,正式接管水庫及工程設施,開始營運,並與烏山頭水庫串聯運轉。1998年曾文水庫管理局與水利局南部水資源開發工程處及阿公店水庫管理委員會合併,成為臺灣南區水資源局,2002年經組織修編為「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 曾文水庫為一具灌溉、發電、防洪和觀光功能的多目標水庫,直接效益為發電及防洪,給水與灌溉效益則由所串聯之烏山頭水庫提供。然由於南部地區人口成長及工商發展,受水文條件限制,水庫設計容量雖大,滿庫時間卻甚少,遂有越域引水之構想,計畫將高屏溪支流的荖濃溪與旗山溪水經隧道導引入庫調蓄。
撰稿者:鄭昌奇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經濟部水利處編輯。2001。《臺灣水之源 : 臺澎金馬水庫壩堰簡介》。臺中:經濟部水利處。2 黃兆慧。2002。《臺灣的水庫》。「臺灣地理百科」14。臺北:遠足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