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命名

依照新生兒的出生年、月、日、時,取一個符合新生兒本命的名字。
命名時通常會請算命師以嬰兒的生辰八字,並配合天干地支(稱為「庚帖」)來進行「排命盤」,以此預測新生兒未來人生走向和可能遇到的困境。算命師也會從命盤中的命格,依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法則,算出嬰兒的命中缺乏哪些元素,或是幾歲時會遇到的「關煞」(每10年一關)與災厄,以此來作為命名的依據。
命名時會注重名字的筆劃數是否吉利,名字的含意或讀音是否妥當。若家中有按照家族輩分命名,則親族中同輩兄弟姊妹姓名中的第二個字,都會用同一個字來命名,這樣很容易就能辨識出在家族中的輩分。
若新生兒的身體體質不好或容易生病、早夭,一般漢人信仰會認為是受到鬼神的沖犯,因而取一個較粗俗、卑賤,或不好聽的名字,讓鬼神不敢靠近。這種命名方式,稱作「厭勝命名」,希望讓小孩可以比較好養育。
有時從庚帖推算出新生兒,尤其是女兒未來的命運不好,父母長輩會要求算命師修改庚帖,俗稱「假好命」,目的是祈求女兒未來人生可以順遂平安。
命名的習俗,目前在臺灣依然非常流行。若不想請算命師排命盤命名的話,農民曆上也有簡易的命名法則可供參考。

撰稿者:李峰銘
最後修訂日期:98年11月09日
參考資料:
1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1989。《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
2 劉還月、陳阿昭、陳靜芳。2003。《臺灣島民的生命禮俗》。臺北:常民文化。
3 阮昌銳。1987。《傳薪集》。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