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面相

中國傳統的命理學中,以人的長相判定吉凶禍福之術。
面相主要以觀看三停、五官、十二宮為主:面相以額頭為上停,主25歲以前的運勢;眉至鼻準為中停,主26至50歲的運勢;人中至下頦為下停、主51歲以後的晚運;五官中,耳朵為採聽官,主15歲以前的榮枯,也主智慧;眼睛為監聽官,主20至30歲的運勢,也主禮;眉毛為保壽官,主30至40歲的運勢,也主仁;鼻乃審判官,為40至50歲的運勢,也主義;口為出納官,主50至60歲的運勢,也主信;每官掌管十年的吉凶福禍。十二宮中,兩眉之間稱為印堂,為命宮,主一生的吉凶,命宮光明者,有機會成為超群的人,印堂開闊者,易掌大權;眉頭交鎖者,常求官不得;印堂會隨年紀的增長,仕途開展愈顯寬闊明亮。兩眉間丘骨為父母宮,圓闊者得父母庇蔭,低陷凸削者刑剋父母;兩眉為兄弟宮,眉尾為夫妻宮,眼下淚堂為子女宮。鼻樑為疾厄宮,挺直光瀾者主長壽康寧,歪斜而低陷者主坷多病。鼻準為財帛宮,準頭豐起則富貴無比;兩額骨為福德宮,寬平者多得貴人相助,紋多低陷者容易一生孤寒;兩鬢角為遷移宮,平寬者主出入遠方能平安得財,窄陷黑痕者主客死他鄉。眉與眼之間的眼瞼為田宅宮,平寬乃多得田產,窄陷則住居如錐;額正中為官祿宮,如果伏犀貫頂(指額頭中央處骨頭隆起)便可位列三公;兩額為奴僕官,豐厚者主多朋友、下屬扶助,尖削者則主孤剋無力。
根據宋代所傳的《麻衣相法》:「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說明看面相時,首重觀察眼睛,眼睛黑白分明,眼波斂而長必貴而壽;目光斜睨必奸,眼神閃爍必詐偽,目光外露則性急災厄,目白多者容易凶死。《荀子‧非相篇》認為「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勝心,心不勝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荀子雖然認為人的美醜和善惡無關,但論面相者需通曉「相隨心轉」的道理,所以觀看面相、眼睛還是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賢愚善惡。
在臺灣,有為求改運而施行整型手術者,尤其以隆鼻、紋眉、割雙眼皮、點痣為多,雖然新的面相非出於自然,而施術者卻認為可以因此改變命運,都反映現代人的新想法。

撰稿者:吳彰裕
最後修訂日期:98年11月08日
參考資料:
1 梁湘潤校訂。1997。《麻衣神相》。臺北:宏業。
2 (清)袁樹珊。1991。《手相‧面相‧骨相精華》。臺北: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