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京劇團。郭小莊於1979年創辦,在1970年代傳統京劇漸趨保守老成的背景下,以創新為理念,首開傳統京劇與現代劇場結合風氣。 郭小莊原為空軍大鵬京劇隊著名旦角,深感傳統與現代結合之必要,乃脫離軍中自組民間劇團,以「國劇的新生」為號召,邀請學者專家改編或新編劇目,強調京劇在保存傳統的同時,更須有當代的創作。新編劇本結構精簡,表演時從體驗人物情感出發,運用京劇程式卻不受行當侷限,適度結合生活化動作。雅音小集首先將京劇搬上現代劇場,首創京劇導演制,邀請劇場與燈光設計師營造氛圍情境,並將京劇文武場與國樂結合。郭小莊主動深入校園推廣,吸引年輕觀眾接觸傳統,1979年創團作《白蛇與許仙》於臺北國父紀念館登場,觀眾多為年輕學子,此後年度新戲皆在校園與社會引發話題,拉近京劇與觀眾距離,擴大京劇欣賞與評論面向,從此京劇的鑑賞不僅以演員唱念做打與流派藝術為主,舉凡劇本主題結構、導演手法、劇場設計、服裝設計等劇場各面向皆受關注,京劇的性格由前一時代通俗娛樂,轉型為當代新興精緻藝術。 雅音新戲劇作家包括俞大綱、孟瑤、楊向時、王安祈等,文、武場為朱少龍與侯佑宗,長期合作演員有曹復永、楊傳英、吳劍虹等,劇場設計有聶光炎、林克華、登琨艷等。代表劇目《王魁負桂英》、《竇娥冤》、《再生緣》、《孔雀膽》、《紅綾恨》《問天》、《歸越情》等。 雅音小集曾於1988年赴義大利演出新編戲《竇娥冤》,赴香港演出《王魁負桂英》,1989年赴美演出新編戲《孔雀膽》,廣受國際注目。 雅音小集於1994年二度推出《再生緣》之後停止演出,15年來以民間之力在政府補助下持續推出新戲,培養大批新觀眾,並帶動京劇美學新品味,是臺灣京劇轉型的關鍵。
撰稿者:王安祈最後修訂日期:99年01月18日參考資料:1 王安祈。2008。《光照雅音 :郭小莊開啟臺灣京劇新紀元》。「LIFE & STYLE」18。臺北:相映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