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歐陽子

小說家。本名洪智惠,1939年生於日本廣島。原籍南投草屯。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國際作家工作坊」(Writers' Workshop)小說創作班碩士。著有小說《秋葉》和《那長頭髮的女孩》,另有評論《王謝堂前的燕子》。譯有《第二性》。大學時代為《現代文學》同仁。
歐陽子寫作文類包括散文、小說和評論。小說以分析人物複雜微妙的心理見長,善用譏諷的手法,將人性各種隱藏面呈現出來,予人強烈的感受;散文亦格調明朗,簡捷俐落;在歐陽子的小說作品上,從語句的錘鍊、精神分析式的人物塑型,到氣氛的整體營造,都見證了1960年代的現代主義派的文藝特色。特別是對於女性主體的描寫與道德人性的邊際,有著高出同儕的掌握,〈秋葉〉中的兒子與父親晚年新婚僅僅長他9歲的「母親」間的關係,那種既掙扎又陷溺的距離,讓讀者感受到禮教與人性的矛盾與衝突;而〈魔女〉更是顛覆了傳統的母親形象,母親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不惜向女兒下跪,要求成全。小說題材與譯述西蒙波娃的《第二性》第一卷成為女性主義的先聲。
違逆倫理的情慾小說主題,使得歐陽子和《現代文學》其他的作家一樣,在1970年代初期遭到文藝界嚴苛的「批判」,促成歐陽子走上以新批評為主軸的批評理論的思索與實踐,具體的成果是評論集《王謝堂前的燕子》。該書以細讀的方式,解析白先勇的《臺北人》,證明閱讀應探究主題思想與小說其他元素之間的相關性是否組織嚴謹,如人物、情節、主題、語言、語調、氣氛、觀點等等,而不對作者表諸作品的思想或人生觀下道德的判斷。在新批評的引進與影響上,歐陽子可以說與顏元叔比肩。

撰稿者:江寶釵
最後修訂日期:98年10月29日
參考資料:
1 林培瑩。2000。〈被誤解的本土現代主義者:歐陽子作品初探〉。碩士論文,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 紀姿菁。2007。〈論現代主義旅美女性小說家:以歐陽子、叢甦、陳若曦、李渝為研究對象〉。碩士論文,東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