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李仲生

畫家、美術教育家。1930年(民國19年)入廣東省廣州美專學習繪畫,1931年轉入上海美專,1932年參加上海現代藝術團體「決瀾社」活動。1933年(昭和8年)留學日本,1937年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系西洋畫科,1932-1937年間曾先後在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東京日本大學藝術系西洋畫科、東京前衛美術研究所夜間部研習,期間作品曾入選象徵「前衛中的前衛」之二科會第九室,並參與前衛美術團體「黑色洋畫會」等活動。
對日抗戰之初,李仲生回到廣州,於國民政府任軍職。抗戰期間曾任教于重慶國立藝專(至1946年),後到杭州藝專任教,並參與重慶「獨立美展」。1949年到臺灣,先後在臺北第二女中(今中山女中)、員林家事職業學校(今國立員林家商)、政工幹部學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和彰化女中任教,並曾兼任教育部美育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
1951年,與朱德群、趙春翔、林聖揚、劉獅等人舉辦「現代繪畫聯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臺灣現代繪畫的先驅性展覽;之後在臺北開設私人畫室,以完全一對一的前衛教學法,並在報紙發表大量藝術評論文章,開啟了現代繪畫在臺灣的新局面。
李仲生被臺灣畫壇尊稱為「中國現代繪畫的導師」。20世紀後期活躍於臺灣的現代藝術家,如東方畫會成員蕭勤、吳昊、夏陽、李元佳、陳道明、秦松、李奇等,以及之後的管執中、郭振昌、謝東山、陳幸婉、郭少宗、曲德義等畫家,均出自李仲生門下。

撰稿者:蔣伯欣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李仲生。1984。《現代繪畫先驅李仲生》。「時報書系」540。臺北:時報。
2 蕭瓊瑞。1991。《李仲生》。臺中:伯亞。
3 吳孟晉。2001。〈李仲生と戰前日本の前衛繪畫〉。碩士論文,東京大學地域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