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在臺北成立的攝影團體,受西潮思想影響,對抗當時的「沙龍攝影」。V-10 視覺設計群沒有任何書面宣言或成立儀式,他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場域,憑藉著大家對攝影的愛好與熱誠,以及為了有別於當時主流的「沙龍攝影」有了這樣自由的組合。1969年,設計界的胡永、張國雄、凌明聲、葉政良和攝影界的謝震基、謝春德、周棟國、劉華震、張照堂等聯合於臺北精工舍畫廊舉辦「現代攝影九人展」。莊靈曾在介紹這個團體的誕生提到「基於對現代藝術、攝影傳達和視覺媒介的愛好與探討,嘗試多種媒體的融合(或衝突),做整體性的展出,來表達視覺藝術的魔力,是為宗旨,希望以攝影、繪畫、電影、設計甚至音樂做為傳達媒介,反映出社會變更及文化差異的影像。」 1971年「V-10視覺藝術群」在臺北正式成立,陸續參加的有莊靈、黃永松、李啟華、郭英聲、龍思良、張譚禮、鄭森池、呂承祚、呂文韜等。成員大部分已接觸複合媒材的創作方式,取名「視覺藝術群」也顯現以整體視覺表現為重點,企圖融入整個多元藝術界。一方面將外在的焦慮與不安,轉而由超現實的內在結構來探索;二方面使用意識流與內心獨白的技巧,藉由具象的外象轉化由心象出發的抽象表達;避開當時的反共文藝,努力追求自我存在意義並迎接西方的現代前衛藝術思想,確立了突破框架的新路線。成立之後到1986年一共舉行了五次展覽-「女展」、「生活展」、「76展」、「83臺北世紀」等,對於當時台灣藝文界而言,似乎闢出了一塊跨領域的新天地。 「V-10視覺藝術群」於2003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了成員聲稱可能是最後一次的聯展--「V-10三十年回顧展」。1990年代以後,台灣以影像為創作媒介的藝術作品大量出現,並且在當代藝術中持續的進行著,成為藝術表現的主流。 評論家指出V-10非常有前瞻性的觀念藝術,幾乎預言了觀念攝影與2000年後臺灣的多元攝影藝術。
撰稿者:王雅倫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莊靈等著。2003。《又見V-10視覺藝術群三十年大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 藝術觀點編輯室。2003。〈V-10專輯〉。《藝術觀點》,19:10-51。3 王雅倫、李文吉。2004。《現代意識攝影》。「臺灣現代美術大系‧攝影類」。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4 蔡篤堅、張美陵。2003。〈V-10視覺藝術群:情感解放與攝影藝術實驗的先行者〉。收於《又見V-10視覺藝術群三十年大展》。莊靈等著。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5 5.李淑萍。2003。〈又見V-10:一個攝影團體的再出發〉。《現代美術》,109:24-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