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呂秀蓮

中華民國第二屆、第三屆民選副總統,是我國首任女性副元首。
1944年6月6日出生於桃園郡桃園街(今桃園市),祖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呂家由開臺祖先呂廷玉東渡,落腳桃園埔子地區以後,子孫事業有成,可謂望族。呂秀蓮的父親和叔父合資,在當地香火旺盛的「景福宮」後方經營「呂勝發商行」,家境小康。
求學階段的呂秀蓮,成績很好,初中、高中共六年,皆是在北一女中完成學業。後來考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赴美深造,在伊利諾大學取得比較法學碩士(LLM)學位。留學期間,政治思考受到啟蒙,對於國民黨執政逐漸萌發反對意識。
民國六十年(1971),二十七歲的呂秀蓮學成返台,任職於行政院法規委員會。此時期的她,對女性地位有著不平之鳴,提倡「新女性主義」,並於六十二年(1973)出版《新女性主義》。民國六十五年,在台北、高雄兩地舉辦「保護妳專線」,並以出版社名義進行民調。由於婦女運動上的表現過於搶眼,引起特務注意,遂暫時離開臺灣,再度赴美深造,於哈佛大學法律研究所,取得第二個法學碩士學位。這次赴美,她在學校的「燕京圖書館」廣泛蒐集相關資料,撰述《臺灣的過去與未來》一書。
民國六十七年(1978),呂秀蓮決定返台,並參與桃園縣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此時,對黨外運動懷抱熱情的她,也擔任了《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美麗島事件」發生,呂秀蓮發布演講,指責政府在十二月十日的「世界人權日」違反人權,鼓勵民眾勇敢爭取民主。事後,呂秀蓮被以「暴力叛亂」重罪起訴,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實際服刑約五年。民國七十四年,因為甲狀腺癌復發,得以保外就醫,並獲准赴美醫療。
民國八十一年,呂秀蓮當選立委。八十五年,桃園縣劉友邦遭人刺殺,民進黨請呂秀蓮參選故鄉縣長,成功獲選。桃園縣長任內,提出「開發桃園矽谷」口號。民國八十九年,和陳水扁搭檔參選總統、副總統,贏得選戰。九十年,獲得「世界和平獎」。民國九十三年,再次和陳水扁搭檔參選,連任成功,期間發生「三一九槍擊案」。民國一百年三月,原擬參選2012年總統大選,傳因民進黨黨內壓力而作罷,後由蔡英文女士代表該黨參選。
值得一提的是,呂秀蓮不僅是政壇知名人物,同時也可視為一位文學創作者。她的作品,固然有思考公眾問題的《新女性主義》、《臺灣良心話》,卻同時也有情感細膩柔美的小說《情》、《這三個女人》。《這三個女人》寫於呂秀蓮因美麗島事件入獄服刑期間,故事敘述三個大學時期相識的摯友,有著不同的個性和命運。該書對女性心理的深刻描寫和掌握,贏得文學界相當好的評價。
呂秀蓮本身的著作,及以呂秀蓮為主題的相關書籍、文章,自然數量頗豐。韓國《大長今》原作者柳敏珠女士,更曾以小說體裁,將呂秀蓮生平化為生動故事的作品。該書原以韓文寫成,由金炫辰譯為中文,在臺灣由「Ink印刻」公司出版。
撰稿者:張藝璉
最後修訂日期:100年12月22日
參考資料:
1 柳敏珠:《世界之女呂秀蓮》,台北縣:Ink印刻出版,2006年。
2 呂秀蓮:《臺灣良心話》,台北:天下,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