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季風

風向隨季節發生顯著變化的氣候系統。除了風向,季風氣候的另一特徵是雨季與旱季對比分明。季風盛行地區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包括亞洲、非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亞洲季風是全世界最強且涵蓋範圍最大的季風系統。亞洲季風可分成幾個子系統:南亞季風區包括印度、孟加拉灣及中南半島;東亞季風區涵蓋中國東南、臺灣、韓國及日本等地。非洲季風涵蓋非洲中部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北美季風包括墨西哥及美國西南部,南美季風以亞馬遜河流域及巴西東部為主,大洋洲季風發生在澳洲北部。
季風成因主要是海洋與陸地的溫差。在夏季的太陽照射下,陸地上方的空氣溫度升得比海上快,氣溫較高,空氣密度低,形成低壓區,潮溼的空氣從海上吹向陸地,形成雨季。冬季的陸地空氣冷卻較快,氣溫較低,空氣密度高,形成高壓區,乾冷空氣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旱季。除了海陸溫差,地形及積雪覆蓋的面積也會影響季風的強度。例如青藏高原經過太陽照射使得地面溫度上升,造成高於4,000公尺的空氣溫度增加,進而加強了亞洲夏季季風的強度。聖嬰及反聖嬰現象亦會影響季風的強度。季風主要氣候特徵為雨季(主要發生在夏季)及旱季(主要發生在冬季)。以東亞為例,夏季盛行西南風,空氣溼熱,熱帶對流是造成降雨的主要原因。冬季轉吹東北風,受到大陸冷高壓的影響,以乾冷的氣候為主,偶有鋒面系統造成降雨,但降雨強度遠小於夏季降雨。
臺灣位於東亞季風區,每年從9月中旬第一道鋒面系統南侵到臺灣開始,臺灣便逐漸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一直到隔年的6月中旬梅雨季結束後,東北季風的影響才會完全消失。臺灣北部、東北部受到鋒面系統的影響,冬季經常是綿綿細雨的天氣。東北部更因位於東北季風迎風面,在東北季風盛行時,受到地形抬升的作用,成為全臺冬季降雨最多的地區,基隆因此得「雨港」之名。澎湖群島冬季因風勢強勁,而且無高山屏障,有「風島」之稱,居民生活及各項產業都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典型夏季的西南季風盛行於6月中旬到9月中旬,歷時約3個月。此時的亞洲季風槽向東延伸到菲律賓海及西北太平洋上,有利於颱風的形成,所以臺灣夏季降雨的原因,除了午後雷陣雨,颱風是另一個主要的來源。

撰稿者:周佳
最後修訂日期:98年11月17日
參考資料:
1 Holton, James R., Judith A. Curry, and John A .Pyle, eds. 2002. Encyclopedia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London: 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