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與海洋之間的過渡地帶。從海岸線到洋底盆地之間的海床,包括大陸棚、大陸斜坡、大陸隆起或海溝等部分。 大陸邊緣分布於大洋周圍,寬數十或數百公里,約占海洋面積的20%。依據地形可分為被動大陸邊緣和活動大陸邊緣兩種。被動大陸邊緣以大西洋為典型,有大陸棚、大陸斜坡和大陸隆起;活動大陸邊緣則以太平洋為代表,由海溝取代大西洋的大陸隆起。 大陸邊緣是地質作用最活躍的場所,包括沉積作用、岩漿活動、變質作用等。特別是沉積作用,大陸邊緣的沉積量占海洋沉積物總量一半以上,因此是重要的油氣聚集場所,世界許多大型油田,都位於大陸邊緣。 臺灣東北海域大陸邊緣有5個主要地形區:東海大陸棚、東海大陸斜坡、南沖繩海槽、宜蘭大陸棚及宜蘭海脊。東海大陸棚寬廣平坦,曾受到晚更新世海水面升降的影響。東海大陸斜坡地形及坡度側向變化極大,有明顯的崩塌、碎屑流或濁流沉積物。南沖繩海槽範圍是東海大陸斜坡和硫球島弧之間。宜蘭大陸棚從蘭陽平原向外海延伸,由蘭陽溪的沉積物堆積而成。宜蘭海脊是由宜蘭大陸棚向東南延伸形成的地形高區,分隔了南澳盆地與沖繩海槽,以東側的硫球島弧為界,範圍有限。
撰稿者:王原賢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肯奈特(Kennett, James P.)著,陳民本譯。1986。《海洋地質學》(Marine geology.)。臺北:國立編譯館。2 周瑞燉。1987。《海洋地質學》。「大學科學叢書」1。臺北:聯經。3 陳汝勤主編。2001。《高級中學地球科學:上册》。臺南:南一書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