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東寧之變

為繼承鄭經王位所引起之政變。1681年(永曆35年)鄭經逝世,權臣馮錫範劉國軒縊殺監國世孫">鄭克圖字,立鄭克塽為主,是為東寧之變。
">鄭克圖字鄭經之妾陳氏所生,唯忌者傳言陳氏生女,密易李氏之子,實為收養之螟蛉子,然鄭經不信。">鄭克圖字剛方果決,頗有鄭成功遺風,鄭經甚重之。妻陳氏,為陳永華之三女,以賢淑著稱。鄭經西征時,以陳永華之請,1679年立為">鄭克圖字為監國,號監國世孫,執政英明果斷,稱東寧賢主。鄭經諸弟驕橫,奪佔民產,尤以鄭聰為最,監國悉令歸還,因之得罪諸叔。1680年鄭經西征不利,退回臺灣後,監國仍執政,亦得鄭經信任,後因陳永華逝世,兵權入劉國軒馮錫範之手,監國漸感孤立。
1681年3月,鄭經逝於北園別館,臨終以克圖字托於劉國軒。鄭聰等諸叔乘機報復,以監國非鄭氏子,不得繼承王位為由,讒譖鄭經母董太妃,太妃不查究竟,即令人收監國印。劉國軒馮錫範領兵入延平王府,執監國,囚於北園別館,當夜為鄭聰所格殺,遺體棄入北園別館前之臺江,為海浪沖回岸上沙地。
太妃原意僅免監國職,並無殺害之意,監國卻因之遇害。陳氏悲號入別館責問太妃,若監國非鄭氏血脈,不得繼承,應早遣歸宗,尚可為民,何至於死。太妃語塞,以監國屍交陳氏,相抱號哭。太妃令舁屍同陳氏歸延平王府,收殮守喪,喪畢,陳氏投繯殉夫。
監國既死,董太妃亦頗自責,同年6月逝世,東寧大權歸馮錫範劉國軒,遂立馮錫範婿鄭克塽為主,民心煥散。1683年澎湖之戰鄭軍大敗後投降清朝,鄭氏覆滅。



撰稿者:石萬壽
最後修訂日期:98年11月18日
參考資料:
1 阮旻錫。1958。《海上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24。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 江日昇。1958。《臺灣外記》。「臺灣文獻叢刊」60。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3 石萬壽。2007。〈王爺信仰與延平王君臣關係之探討〉。臺南: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主辦「海洋台灣與鄭氏王朝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