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成立的綜合教育機關,臺北師範學校之前身。領臺之初,為因應教師和通譯之急需,乃由首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研擬規畫,經由臺灣總督府議決成立。1896年(明治29年)3月31日,臺灣總督府發布「直轄諸學校官制」,宣布設立國語學校及附屬學校;9月25日頒布「國語學校規則」後正式設立,以町田則文為首任校長。初期設師範部、語學部。師範部招收中學四年級以上之日本人學生,修業二年;語學部下設國語、土語科,分別招收初等學校畢業以上之臺灣人學生和高等小學畢業以上之日本人學生,修業三年。此外,師範畢業生產生之前,該校曾於1896-1901年間7次招募講習員進行短期培訓,以充任國語傳習所師資。 1902年7月,為收容臺北、臺中師範學校裁撤後之在學生,乃將師範部分設甲、乙科,分別培育日、臺人師資;同時,鑑於臺語人才需求減少,廢土語科,改語學部為國語部;另成立實業部,下設鐵道、電信及農業科,培育臺灣實業人才,惟1906年即停止招生。1910年5月,為紓解小學校教師之不足,新增小學師範部,招收日本中學畢業生就讀,原師範部則改為公學師範部。1918年為供給南部的公學校師資,新設臺南分校。1919年臺灣教育令頒布,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臺南分校獨立為臺南師範學校。 創校以來,組織常配合統治需求而調整,自1902年起逐漸擴大師範部門,縮小語學部門,轉向以師範教育為主的師資培育機關。總計改制前培育臺灣人學生1,624名(含師範生1,091名、國語及實業部生533名)、日本人學生1,212名(含師範及講習生1,147名、土語科生65名),合計2,836名。 該校與醫學校並列為兩所臺灣人最高學府,其師範部係唯一師資培育機構;國語部長期是臺灣人尋求中等教育的唯一選擇,畢業生成為臺人中的知識菁英,躋身地方政、經領導階層者不少。日本人學生方面,語學畢業生支援日治前期臺灣總督府及地方的行政工作,師範生則多長期在臺從事初等教育。
撰稿者:謝明如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芝原仙雄編。1926。《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記念祝賀會》。臺北:芝原仙雄。2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編。1899-1909。《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1-25號。3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編。1906。《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4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編。1914。《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5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編。1917。《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6 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編。1937。《創立十周年》。臺北: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