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縣(註 1)縣轄市,臺中縣(註 1)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位於臺中縣(註 1)南部,東接太平市(註 2),南隔草湖溪與霧峰鄉(註 3)相望,西連烏日鄉(註 4),北約以旱溪為界與臺中市東區、南區為鄰。面積約29平方公里,人口約19萬人(2007年12月)。 昔稱大里杙,原為平埔族的活動區域,地名可能為平埔族的譯音字;又因位於大里溪畔,具通航之便,船隻利用岸邊的杙樁固定船身,合稱「大里杙」。1920年(大正9年)行政區劃變革,將大里杙、詹厝園等8個大字,編為臺中州大屯郡大里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為臺中縣(註 1)大里鄉,1970年代後,因臺中都會區擴展,人口急速增加,成為以工商業發展為主的衛星市鎮,1990年代設立大里工業區,1993年升格為縣轄市。本地世居之民仍以漳州後裔居多,林姓為第一大姓,林爽文即為本地人,後以外來人口居多。 位於太平聯合沖積扇西南部,地勢由東南往西北微傾,海拔介於30-100公尺,最高點位於東南境竹子坑,標高352公尺;氣候為副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均溫22-23℃,年雨量1,500-1,700毫米。有草湖溪、頭汴坑溪、大里溪、旱溪等貫穿,於烏日鄉(註 4)附近匯入烏溪。 康熙末年即有漢民入墾,1785年(乾隆50年)間,大里杙、內新、涼傘樹、詹厝園已形成聚落。日治時期河運功能漸失,陸上要道未經本區,大里杙街漸衰落,當時本區以一級產業為主,並以菸草種植聞名,曾設置菸業試驗所,從事菸草品種試驗工作。丘陵地區多山林產品,以龍眼、荔枝、香蕉、鳳梨、莿竹筍為主。 本鄉著名景點有:霧峰林家林文欽墓園─鄉進士墓、樹王里的古榕樹,而銀聯眷村的外省聚落亦具特色。修平技術學院則為本市最高教育學府。
撰稿者:周國屏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朱尉良等。2007。《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二:臺中縣二》。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 黃秀政。1999。《戰後大里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1945-1997》。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3 賴志彰。1997。《臺中縣街市發展:大里、大甲、豐原、內埔》。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4 陳炎正主編。1994。《大里市志》。臺中:大里市公所。5 林衡道口述,楊鴻博紀錄。1983。《鯤島探源:第一冊》。臺北:臺北青年戰士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