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彰化市

彰化縣縣治,彰化平原政治經濟中心。位於臺灣中部偏西,彰化縣東北隅,近臺中市。東北以貓羅溪、大肚溪為界,接臺中縣(註 1)烏日、大肚兩鄉;西鄰和美鎮與秀水鄉,南接花壇、芬園兩鄉。東西長約13公里,南北寬約7公里,面積約66平方公里,人口[約23萬6,000人(2007年12月)。
早期為平埔族巴布薩族的活動區域,以社名稱「半線」,清初設縣為取「顯彰皇化」之意取名彰化縣,縣治所在半線街改名彰化街,因而得名。包含兩個地理區,即東南部的八卦台地、與西北、東北部的平原區。最高點位處八卦台地區東南部的銀行山,標高232公尺。地層由老至新包括第四紀更新世頭嵙山層、紅土台地堆積層,以及全新世沖積層。八卦台地西緣北段有一彰化斷層,從彰化至花壇東方的橋仔頭,長5.8公里。年平均氣溫約22.5℃,年平均降雨量約1,700毫米。東西二圳及東西三圳貫流市區,西南面則有洋仔厝溪。
本市歷經荷蘭時期隸屬瓦布蘭(Favalan)行政區、鄭氏時期隸屬天興縣。清初原隸屬諸羅縣,1723年(雍正元年)劃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為彰化縣,縣治位處本市定名彰化街。1933年(昭和8年)市區改正計畫,併南郭庄、大竹庄入彰化街,成立彰化市。1950年成立彰化縣,彰化市改制為縣轄市。
產業以服務業居多。遊八卦山、拜南瑤宮、吃彰化肉圓是造訪當地的熱門活動。八卦山隸屬參山國家風景區,巨型如來佛高度約24公尺,號稱亞洲第一大佛;境內孔子廟為一級古蹟

撰稿者:梁炳琨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洪敏麟。1984。《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 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2004。《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一):彰化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3 3.周國屏。2005。〈彰化地區人口遷移之研究〉。收於《2005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濁水溪流域自然與人文研究論文集》。陳慶芳等編。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4 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1997。《彰化市志》。彰化:彰化市公所。
5 林文龍。2000。〈半線社的漢化與消失〉。《彰化文獻》,1:69-100。
6 劉盈君。2005。〈彰化市都市發展歷程及其成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