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縣(註 1)縣轄市及縣治所在地。位於臺南縣(註 1)北部,北回歸線以南,東臨東山鄉,南銜柳營鄉(註 2)、下營鄉(註 3),西接鹽水鎮(註 4),北與後壁鄉(註 5)相連。面積約39平方公里,人口將近8萬人(2007年12月)。 鄭氏時期,鄭成功屯營於今日臺南縣(註 1)鹽水鎮(註 4)舊營里,後來擴大屯田區域,向東來到今日新營市(註 6)中營里一帶,因此稱前者為「舊營」,後者為「新營」。清領時期,先後劃為諸羅縣大奎壁村、嘉義縣太子宮堡及部份鐵線橋堡。直到1920年(大正9年)劃為太子宮堡新營庄,再次使用「新營」之名。1945年國民政府改劃新營鎮,1946年成為臺南縣(註 1)政府所在地;1981年升格為縣轄市,成為嘉南平原上重要農產集散地及地方行政中心。 地形地處低緯度,受海岸及暖流影響,氣溫稍高,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年雨量約2,000毫米,冬夏相差大,5-9月為豐雨期,冬季為枯雨期。 本以農業為主,農產品以稻米、甘蔗為主,甘薯、玉米、高粱等雜糧次之,大豆為地方特產。1901年(明治34年)縱貫線鐵路通車,新營位於南北交通主要幹線上,成為在鹽水鎮(註 4)東邊崛起的新鄉街,製糖、製藥、製紙、製粉及酒精等工業都曾興盛一時,但製糖沒落後市況衰微。現有臺糖公司新營糖廠、臺灣紙業公司新營廠、臺灣史谷脫公司新營廠等重要工業。 新營太子宮為全臺所有中壇元帥太子廟的開基祖廟,每年農曆9月9日太子爺聖誕千秋,是地方盛事。主祀天上聖母的通濟宮建於康熙中葉,為縣定古蹟,所在地鐵線橋是新營市(註 6)最古老的聚落之一,鄭氏時期已有記載。2001年,臺糖新營糖廠轉型成立臺糖鐵道文化園區,新營糖廠的五分車之旅,行駛路線為新營中興站至柳營八翁站,全長4.6公里,稱為八翁線,為目前五分車旅遊最長紀錄。
撰稿者:張峻嘉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