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西部城鎮。西臨臺灣海峽,北鄰後龍鄉,東北接西湖鄉,東毗鄰銅鑼鄉,東南連三義鄉,南與苑裡鎮相接。面積將近108平方公里,人口將近4萬人(2007年12月)。 原為道斯卡族「屯消」(Tonsuyan)社所在,漢音譯為「吞霄」,後因虎頭山高聳入雲,改稱「通霄」。主要地形為丘陵,最高處海拔約440公尺,多保安林分布;沿海區域有部分平原,主要由通霄溪與南勢溪沖積而成;海岸則屬沙丘分布區域,已開闢為通霄海水浴場。 工礦業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臺鹽公司在通霄鎮設有精鹽廠,以離子交換膜電析製鹽法製造精鹽,每年可達10萬公噸精鹽的產量;臺灣電力公司也在本鎮設有火力發電廠,年發電量約140萬千瓦,是重要發電廠之一;臺灣中油公司也在此開鑿石油與天然氣,臺灣約80%的天然氣是由通霄所生產。 市區東北側有虎頭山矗立,最高處海拔約90公尺,相對於周圍的平原,顯得相當突出。因此虎頭山名列1893年(光緒19年)《苗栗縣志》的「八景圖」之一,號稱「吞霄漁艇」;地方上也將「虎嶼觀潮」列為通霄第一景。虎頭山上有「臺灣光復紀念碑」與測量的三角點。其中「臺灣光復紀念碑」原為「日俄戰爭紀念碑」,是日俄戰爭時原位於歐洲的俄羅斯黑海艦隊來亞洲支援,在途經臺灣海峽時被駐防於虎頭山的日軍觀測所發覺,通知日本海軍部隊攔截,一舉殲滅支援戰爭的黑海艦隊,因此臺灣總督府在虎頭山上立碑紀念。 通霄鎮與銅鑼鄉之間有一條古道,翻越虎頭崁,是過去苗栗海岸區域與丘陵區的重要交通孔道,立有「虎頭崁古蹟碑坊」記錄修築經過。
撰稿者:任家弘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天下雜誌社編。2001。《319鄉向前行第一冊:臺北、桃園、新竹、苗栗》。「天下雜誌20週年特刊」。臺北:天下雜誌社。2 黃鼎松主編。1993。《我們的家鄉苗栗:人文篇》。苗栗:苗栗縣政府。3 黃鼎松主編。1993。《我們的家鄉苗栗:地質篇》。苗栗:苗栗縣政府。4 黃鼎松。1996。《先民的足跡:苗栗縣史蹟槪覽》。苗栗:苗栗縣政府。5 沈茂蔭。2006。《苗栗縣志》。「臺灣史料集成‧清代臺灣方志彙刊」31。臺北:文建會。6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9。《苗栗縣誌》。「臺灣研究叢刊第67種‧臺灣方誌彙刊」10。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7 王一婷。2002。《臺灣的古道》。「臺灣地理百科」10。臺北:遠足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