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沙鹿鎮

臺中縣(註 1)西部鄉鎮。位於大肚台地西側,北接清水鎮(註 2),西依梧棲鎮(註 3),南鄰龍井鄉(註 4),東接大雅鄉(註 5)與臺中市西屯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人口約7萬8,000人(2007年12月)。
舊稱「沙轆」,是平埔族的拍瀑拉(Papora)社名salak、sada或salach的譯音。清領時期多譯為「沙轆社」,1731年(雍正9年)大甲西社事件後,改稱「遷善社」。1920年(大正9年)始稱「沙鹿」。漢人於大甲西社事件後,拓墾日盛,乾隆初葉已出現「沙轆新庄」,1764年(乾隆29年)古籍《續修臺灣府志》中已見「沙轆街」之名。清領末期隸屬臺灣府臺灣縣大肚中保,日治1920年(大正9年)後改隸臺中州大甲郡沙鹿庄,1945年(民國34年)改為臺中縣(註 1)大甲區沙鹿鎮(註 6),1950年起為臺中縣(註 1)沙鹿鎮(註 6)。
地形東部為大肚台地西麓,有清水斷層經過山麓線,湧出良質泉水,如「蕃婆井泉」與「蕃公井泉」,地勢最高處可達200公尺。西部為清水隆起海岸平原。年均溫約22℃,年雨量約1,700毫米,季節分配不均,冬季缺水,影響灌溉。主要水系為橋頭寮溪、鹿寮北溪、鹿寮南溪、北勢溪與南勢溪。
本鎮農地因地勢高亢多旱田,早期以花生、甘蔗為多,今以荔枝果園、麻竹、綠竹栽種供應竹筍為主。因鄰近臺中市,已發展成為臺中都會區的衛星市鎮,產業結構以二、三級為主。鹿寮里的成衣市場行銷各地,頗具盛名。交通有縱貫線鐵路海線、省道臺十號、省道臺十二號與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經過,並設有沙鹿、龍井2個交流道,南北東西交通暢便,更有臺中航空站,交通區位優越。
境內現有靜宜大學、弘光科技大學等高等學府。文化古蹟有玉皇殿古廟與保安宮,分別供奉玉皇大帝三山國王。世居者仍以泉州後裔居多,陳、蔡、王、林、楊為本地五大姓。

撰稿者:周國屏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朱尉良等。2007。《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二:臺中縣二》。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 陳美鈴。1997。《沙鹿鎮和二林鎮生態環境的比較研究》。臺北:固地文化。
3 洪敏麟。1984。《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 王仲孚等。1994。《沙鹿鎮志》。臺中:沙鹿鎮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