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羅東鎮

宜蘭縣中部城鎮,臺灣面積最小的鎮級行政區。位於蘭陽平原中央,北瀕蘭陽溪,東及東北與五結鄉為鄰,西及南面和冬山鄉(註 1)相連,西北接三星鄉。面積約11平方公里,人口約7萬人(2007年12月)。
此地原為一大片叢林,林地棲息許多猴子,平埔族稱猴子為「老懂」,之後漢人開墾蘭陽平原,沿用其音,稱此地為「羅東」。全鎮為低平地(海拔4-13公尺),在未開發前是山林地帶。受副熱帶緯度影響,夏季豔陽高照,冬季因受地形及東北季風影響,細雨不斷,與新竹有「竹風蘭雨」之稱。
日治時期,羅東街首任街長陳純精奔走設立林業相關設施,1921年(大正10年)爭取到太平山林場在此設立「出張所」、貯木場,當時太平山山區伐木興盛,木材以鐵路運至羅東做為加工轉運中心,使羅東逐漸興盛,成為蘭陽平原的商業中心。1982年林場禁伐後,伐木業沒落,現在中山公園展示當時使用的火車頭及陳純精的銅像。而在林業數十年的帶動下,也為零售商業和服務業建立良好的基礎,成為蘭陽平原商業重鎮。著名觀光景點有羅東夜市、羅東運動公園。

撰稿者:徐榮崇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編纂。2002。《羅東鎮志》。宜蘭:羅東鎮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