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蘇澳鎮

宜蘭縣東南部城鎮。東臨太平洋,西北與五結鄉、冬山鄉(註 1)接壤,西南與南澳鄉相連。面積約89平方公里,人口約4萬人(2007年12月)。
舊稱港口、東港、施八坑。相傳嘉慶年間,有中國福建泉州人氏蘇士尾率鄉勇抵此墾荒定居,後人將其姓「蘇」字與港灣的「澳」字結合,稱為蘇澳。日治時期設蘇澳街,為臺北州蘇澳郡役所所在地。國民政府遷臺後改為蘇澳鎮,由臺北縣(註 2)管轄;1950年宜蘭縣設縣後,改由宜蘭縣管轄。
地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封閉區域,地勢狹長,全長40餘公里,地質構造特殊,有豐富礦產和罕見的冷泉資源。氣候屬東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多雨,7-9月為颱風侵襲最盛月份,在此登陸頻率相當高。
居民多以農、漁為業,南方澳漁港是臺灣重要的近海及遠洋漁業港口。生態、人文及自然資源豐富,觀光產業發達,著名景點包括蘇澳冷泉、南方澳、白米木屐村、武荖坑風景區;1999年成立的珊瑚法界博物館為臺灣少數珊瑚展示中心,兼具社教與觀光雙重價值,也為南方澳曾經盛極一時的珊瑚產業留下見證。
蘇澳鎮是省道臺九號蘇花公路(蘇澳至花蓮段)及北迴線鐵路起點,也是國道五號的終點,北迴線鐵路1980年通車之前,是聯繫北部地區與花蓮、臺東地區的交通輻輳;鐵路開通後,面臨經濟蕭條與人口外流問題。

撰稿者:徐榮崇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簡浴沂撰述編輯。2001。《蘇澳采風》。宜蘭:蘇澳鎮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