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國道五號高速公路

臺灣首條聯繫東、西部的高速公路。原計畫由臺北經宜蘭、花蓮、臺東而迄於屏東,可分為南港至蘇澳段、蘇澳至花蓮段、花蓮至臺東段及臺東至屏東段。開通的南港至蘇澳段正式名稱為蔣渭水高速公路,以紀念出身於宜蘭的抗日領袖蔣渭水,亦稱北宜高速公路,起自臺北市南港區,迄於宜蘭縣蘇澳鎮,途經臺北市臺北縣(註 1)宜蘭縣的12個鄉鎮市區(表1),全長54.3公里。
為縮短臺北和宜蘭間之交通距離,加速蘭陽地區的發展,並紓解臺北都會區人口壓力,1982-1988年進行了南港至頭城間快速道路工程計畫可行性評估。1989年交通部核定北宜快速公路改為高速公路,並規畫延伸至蘇澳。1991年南港至蘇澳段動工,2000年後陸續分段通車,2006年6月26日全線通車。此外,行政院基於改善臺灣東部地區對外交通,於1990年核定將蘇澳至臺東之國道東部公路的興建(國道五號後續工程計畫)列入環島高速公路網發展計畫。1994年國道東部公路進行可行性研究。1998年行政院核定先辦理蘇澳至花蓮段工程規畫。2000年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2002年列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後因地方人士及環境保護團體存有歧見而暫緩動工,現已完成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送交環境保護署審查,審查通過始得恢復興建。國道五號後續工程計畫中花蓮至臺東段已在2001年完成工程規畫,並於2002年經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然同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決議,將待國道五號南港至蘇澳段及蘇澳至花蓮段完工之後,再視需要續行辦理。臺東至屏東段路廊因穿越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受「文化資產保存法」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之規定而無法繼續推動,已評估改由延伸國道三號銜接南迴公路,並拓寬南迴公路取代之可行性。
國道五號高速公路車速上限為每小時80-90公里,全線採雙向四車道鋪設,沿途共開通一般交流道5處、專用道(通往坪林行控中心)和系統交流道各1處、另設有石碇服務區與頭城收費站(表2)。南港至蘇澳段經雪山山脈處採隧道工程穿越,隧道位在臺北縣(註 1)坪林鄉(註 2)與宜蘭縣頭城鎮境內,原名坪林隧道,後更名為雪山隧道,全長12.9公里,歷經15年的施工,於2004年貫通,2006年6月16日正式啟用,是臺灣及東亞最長、全球第五長的公路隧道。

撰稿者:張伯宇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中興工程顧問社。1993。《北宜高速公路細部設計報告書》。臺北: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
2 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2007。《經典公路-幸福國道五號》。臺北: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