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臺灣西部麓山地帶縣市鄉鎮的主要公路幹線。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與中山南路路口,南迄屏東縣屏東市建國路與和生路口,途經13個縣市的48個鄉鎮市區(表1),全長444.18公里(含臺北市區路段4.82公里),與省道臺十三號、臺十九號和臺二十一號公路同屬縱貫公路系統。又稱省道臺三線。 清領時期,桃園縣大溪鎮至臺中縣(註 1)東勢鎮(註 2)路段原為原住民與漢人生活領域的界線;1993年桃園縣中壢市至臺中縣(註 1)豐原市(註 3)路段闢建中豐公路,為陸軍戰備道路。1963年臺灣省公路進行第一次整編時,本線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由今日的臺北市中正區至嘉義縣中埔鄉,南段自臺南縣(註 4)楠西鄉(註 5)至屏東縣屏東市,嘉義縣中埔鄉至臺南縣(註 4)楠西鄉(註 5)路段則為澐密戰道。1978年臺灣公路進行第二次整編時,將之前的澐密戰道納入省道臺三號公路路段,自此本線公路完整貫連。由於本線公路多經丘陵坡地,蜿蜒曲行,為了提高行車效率及安全性,臺灣省公路局推動了兩次拓寬工程計畫,第一次的拓寬改善計畫於1983年完成,全線達成雙向雙車道以上的路況等級;第二次拓寬工程則於1997年完工,除了苗栗縣鯉魚潭水庫附近路段、雲林縣山區路段及原澐密戰道路段為雙向雙車道外,其餘路段皆在雙向四車道以上。 除主線外,另有甲、乙、丙3條支線,分別連接草屯到南投五塊厝、大溪員樹林到龍潭深窩,以及竹山水底寮到集集林尾。高速公路系統中的國道三號及十號分別有7處和1處交流道和本線銜接,12條東西向快速道路中,亦有省道臺六十四號、臺六十八號和臺七十八號公路與之連結(表2)。
撰稿者:張伯宇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