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道明會

1216年創立的天主教修會團體。由西班牙人道明‧古斯曼(Domingo de Guzman)所創立,經教宗賀諾三世(Pope Honorius III)批准,成為第一個被委任宣教的修會。又稱多明我會。分三大修會體系,一是男性修會,二是女性隱修會,三是女性傳教修會。此外,還有在俗男女信徒組成的道明第三會(各修會在俗男女組成的團體通稱「XX第三會」)。
道明會的座右銘是「真理」(Veritas),讀書治學是宣教的主要方法。13世紀初,先後出大亞爾伯(Albert the Great)、聖多瑪斯(Thomas Aquinas)2位著名士林哲學家(學院哲學家)。同時期,道明會士在歐洲大學任教,於巴黎大學獲得2個神學講座,且成為大學中神學辯論的中心。
道明會大力宣講玫瑰經的祈禱。15世紀時在歐洲成立許多玫瑰經善會,隸屬總會長管轄。此舉有效帶動玫瑰經的普遍敬禮,道明會可明正言順被稱為玫瑰經修會
道明會向歐洲以外的傳教工作始於1300年。以流動傳教團(The Congregation of Pilgrim Friars)的方式,在阿爾巴尼亞、波斯、印度、菲律賓進行傳教。對中國傳教始於1631年(崇禎4年)的福建,到1950年止,共有137位會士。第一位中國籍的主教羅文藻,就是早年入教的道明會士。
1626年(天啟6年)首開天主教在臺灣的傳教,後來因政局因素,有200之久沒有神父在臺灣,直到1859年(咸豐9年)才恢復傳教。經歷1960年傳教高峰期(全臺30萬教友)的道明會,如同其他修會,也面臨會士、堂區教友數目持續下降的現狀。

撰稿者:潘春旭
最後修訂日期:98年11月09日
參考資料:
1 *倪化東編。1950。《天主教修會概況》。香港:真理學會。
2 *顧保鵠編。1968。《臺灣天主教修會簡介》。臺中:光啟出版社。
3 *辛內樸編,左婉薇譯。1983。《道明會簡史》。高雄:多明我出版。
4 *貝根頓著,傅文輝譯。1979。《聖道明精神的復興》。高雄:多明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