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區的地方女神信仰,有婦孺保護神之稱,又稱陳靖姑、大奶夫人、順懿夫人、順天聖母等,與二媽林夫人、三媽李夫人合稱為三奶夫人。明清地方志書、傳說故事記載,相傳臨水夫人為唐大曆年間人,跟隨其師許遜學習閭山派法術,擁有斬妖除魔的能力,「斬白蛇」與「收妖」為較具代表性的事蹟。後來臨水夫人為解救福建地區久旱不雨,以脫胎祈雨的方式在天空施法,不慎被長坑鬼等妖精識破,化身為人形前往陳府把臨水夫人的胎兒吃掉,頓時使施法至一半的臨水夫人,因胎兒被食而失血過多,卒年24歲。臨水夫人在難產而亡後說:「吾死後不救世人產難,不神也。」此後被奉為受胎、救產、育兒、驅魔的婦孺守護神。廟宇神龕上的臨水夫人神像大多以坐姿為主,有的神像會手抱嬰孩,但廟中璧畫或景觀造景所出現的樣貌則是以立姿為主,身穿道袍、一手拿劍,配合傳說故事中的斬蛇情節,顯示出神性溫與剛的兩面性格。 最早的信仰記載於元代張以寧《順懿廟記》,文中記載宋知縣洪天錫樹碑一事,臨水夫人信仰最早出現於宋代。臺灣的信仰則開始於清代的移民社會,根據臺灣地方志與史料記載,以臺南縣(註 1)白河鎮(註 2)的臨水宮為最早,依廟方現存的石碑記錄是在雍正元年。 臨水夫人的神誕日是農曆1月15日,林夫人為8月15日,李夫人為9月9日,這三天是供奉三奶夫人廟宇最大的祭典活動,各地的分香分靈廟與角頭廟或交陪境的地方廟宇都會來此參與,藉由神明的聯誼活動,表現出地方廟宇之間的權力網絡關係。過兒童關煞、栽花換斗、做十六歲、拜誼子是常見的儀式活動。
撰稿者:康詩瑀最後修訂日期:98年11月09日參考資料:1 何喬遠。1995。《閩書(五冊)》。「八閩文獻叢刊」。福州:福建人民。2 黃仲昭修纂。1991。《八閩通志(兩冊)》。「福建地方志叢刊」。福州:福建人民。3 林咸吉等纂。1967。《古田縣志》。「中國方志叢書」100。臺北,成文。4 何求纂。1987。《閩都別記(三冊)》。福州:福建人民。5 謝金鑾編。1977。《續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二輯」32。臺北:臺灣大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