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石川欽一郎

水彩畫家,臺灣西洋美術教育啟蒙者。日本靜岡縣人,父親為舊幕府官員。1888年(明治21年)入日本帝國遞信省(交通部)東京電信學校,向小代為重學習西洋畫。1889年於大藏省印刷局工作任內,以翻譯身分陪同訪日的英國水彩畫家伊斯特(Alfred East, 1849-1913),因而引發對水彩畫之興趣,之後亦常寫信向伊斯特請教美術。1900年轉任陸軍參謀本部通譯官,被派往中國出席八國聯軍會議,不久因腳傷返回。1904年到中國遼寧參加日俄戰爭,1905年返回日本,任職陸軍總部。
1907年赴臺北擔任臺灣總督府陸軍部通譯官。1910年起,兼任臺北國語學校(今臺北教育大學)圖畫科老師,教導臺灣學生西洋美術。1913年(大正2年)領導來臺日本文化人士組成「番茶會」,帶動文藝活動。1916年辭去軍、教職,返居日本,並四處旅行寫生、舉辦展覽。
1922年到歐洲各國親炙西洋美術根源地。1924年應臺北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之邀,二度來臺教授美術,並在《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教育》、《臺灣時報》等報章上介紹水彩畫技法、觀念與作品,假日則帶學生到戶外寫生,啟發藝術與美學觀念。1927年(昭和2年)擔任第一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評審委員,之後力邀日本的評審來臺,籌畫接待事宜,對臺灣美術發展卓有貢獻。1932年辭去教職,返回日本後以寫作出版與創作展覽為重心。
作品多見田園風景與歷史古蹟,題材素樸簡單,用色柔和明亮,高雅之中兼顧各地的風土趣味。臺灣的竹林、相思樹、苦楝樹、紅磚房舍等均是其偏愛題材。

撰稿者:白雪蘭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鄭世璠、白雪蘭。1986。<石川欽一郎先生小傳>。《台北市立美術館館刊》,12:17-19。
2 葉倫炎。1996。<臺灣美術的播種者--石川欽一郎>。《中國文物世界》,135:118-119。
3 林如薇。1995。<石川欽一郎第二次在臺灣的活動--一九二四年二月至一九三二年三月>。《藝術家》,41(2):32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