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彩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父母早逝,自小生活困頓,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等學校(今臺中一中)畢業後,1927年(昭和2年)赴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學習素描。1928年考取日本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師範科,兼習油畫與膠彩。1931年畢業後與妻子郭翠鳳返臺任教,1947年起任教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作品獲得第二屆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主席獎。1953年赴日考察美術教育,1960年赴法國進修,觀賞巴黎各美術館的展覽,並到歐洲多國旅行寫生,又於1969-1979年間數度到歐洲旅遊寫生,畫風受到法國現代藝術的影響,嘗試各種表現手法。1981-1982年兩度赴日本寫生,完成膠彩畫代表作《東照宮本殿唐門》。1995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陳慧坤九五回顧展」。1997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3年獲國家文藝獎。 油畫風格受保羅‧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影響,擅長風景水影的表現。膠彩畫則結合東西方繪畫的觀念與技法,廣泛融合中國水墨畫、戰後日本畫、法國印象主義、後期印象派、巴黎畫派、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的特色,風貌多元。亦擅長繪畫理論研究,是一位兼容本土色彩與海洋性文化特色的畫家。 2011年2月11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台大醫院。
撰稿者:詹前裕最後修訂日期:100年02月16日參考資料:1 詹前裕。2002。〈陳慧坤膠彩風格之形成與轉變〉。收於《慧筆乾坤:陳慧坤創作與教學研討會文集》。羅惠瑜執行主編。新竹: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2 倪再沁編。2001。《蒼松映長春:陳慧坤九五回顧展專輯》。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