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臺南潘氏彩繪家族

臺灣三大傳統彩繪家族之一。與陳氏家族,合稱為府城(臺南)兩大彩繪家族,是臺灣彩繪藝術本土化的代表。臺南潘氏彩繪家族以潘春源(1891-1972年)為第一代。潘春源原名聯科,人稱「科司」,字進盈,早年字邨原,春源為號,後以號行,並為畫室之名。畫作上,亦常署「嵌城春源畫室」,或作「雲山畫室」,後捨「雲山」,轉為其子麗水之字。
潘春源因家境關係,11歲始就讀臺南第二公學校(今成功國小),校舍借用水仙宮,廟中神像、匾聯、書畫、彩繪,遂成藝術啟蒙。1919年(大正8年),19歲的潘春源自修有成,在府城三官廟旁開設「春源畫室」。適逢隔鄰五帝廟重修,商請彩繪壁畫,一舉成名,求畫者眾。當時位於臺南市小北門鎮北坊水仔尾之三山國王廟,亦正進行整修,有唐山潮、汕名師應邀來臺為廟作畫,潘春源時往觀摩,技藝大進。後又與中國泉州畫家呂璧松交遊,兩人亦師亦友。
1923年(大正12年)與1926年(昭和元年),潘春源為求畫藝精進,二度前往中國大陸遊學,並曾入廣東汕頭集美美術學校學習,專研水墨畫及炭精肖像畫,作品兼具傳統與現代特色。1927年臺灣美術展覽會開辦後,潘春源亦以膠彩作品多次入選,並與嘉義畫家林玉山等人合組「春萌畫會」,稱譽一時。
潘春源長子潘麗水(1914-1995年)、次子潘瀛洲(1916-2004年)均承衣缽,精於繪事。潘瀛洲後因轉往戲劇發展,淡出廟畫界。潘麗水所作廟畫則遍布全臺,甚至知名海外;光府城一地,2/3以上廟畫均出自其手,作品之多,全臺居冠。1993年,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彩繪藝師。潘麗水傳承弟子多人,包括其子潘岳雄,及學生薛明勳蔡龍進王妙舜等人,影響深遠。
潘氏家族所作廟畫,早年以寫生入手,人物比例合乎現實,容貌、動態寫實,且講究服飾、佩件之花紋裝飾,典麗華美,富強烈裝飾性。潘春源之作品仍存大量水墨花鳥、山水、人物畫於藏家之手,廟畫則以關廟山西舊宮門神善化慶安宮壁畫最具代表。潘麗水廟畫之畫風則南北兼融,技法中西合併,其作品以高雄三鳳宮、臺南市天壇、臺南玉井北極殿學甲慈濟宮臺北保安宮最為出色。

撰稿者:蕭瓊瑞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蕭瓊瑞。1996。《府城民間傳統畫師專輯》。臺南:臺南市政府。
2 徐明福等。1996。《丹青廟筆: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作品集》。臺南:臺南市政府。
3 徐明福、蕭瓊瑞。2001。《雲山麗水: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之研究》。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4 徐七冠。1997。〈潘麗水寺廟門神畫作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