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三大傳統彩繪家族之一。與潘氏家族合稱府城(臺南)兩大彩繪家族,是臺灣彩繪藝術本土化的代表。第一代畫師陳玉峰(1900-1964),較另一家族的開山祖師潘春源(1891-1972)年輕9歲,兩人都拜泉州畫家呂璧松為師,是同門師兄弟。 陳玉峰,本名延祿,人稱「祿仔師」,玉峰為號,另署畫室名曰「天然軒」或「天然畫軒」。祖先來自中國福建泉州浯陽,約四、五代均與繪事無關。陳玉峰自幼喜好繪事,特別鍾情於中國傳統彩墨畫作,十餘歲即為人繪製風水圖像而知名鄰里。 1920年(大正9年)前後,泉州畫家呂璧松客居臺南府城,住處與陳家相近,陳玉峰乃得朝夕請益,正式投入師門,亦曾追隨呂師,數度赴中國大陸遊學,畫藝大進。呂璧松離臺前,所遺畫稿均贈與陳玉峰。 1925年,陳玉峰甫自中國大陸歸來,即受邀參與澎湖天后宮廟畫工作,與潮汕名師朱錫甘同臺,畫名因此大開。此後,工作範圍遍布全臺,乃至海外,其中尤以1943年及1956年兩度為臺南市大天后宮繪製壁畫,而奠定其在廟畫界之崇高地位。另1948年高雄旗津媽祖廟門神、1949年嘉義城隍廟門神,均為重要代表作。1961年的北港朝天宮門神、三川殿壁畫,及多幅水陸法會畫軸,和臺南陳德聚堂壁畫,都是後期重要作品。 陳玉峰之彩繪作品,相較於臺南潘氏家族,具有較強烈的繪畫性,注重用筆的靈活多變,頓挫轉折,字體也經常仿效鄭板橋書體。 陳氏彩繪家族三代四傑。其子陳壽彝(1934-)亦承傳丹青,在廟畫與膠彩、水墨方面均有成就,曾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外甥蔡草如(1919-2007)受其啟發指導,後留學日本川端畫學校,成為戰後臺灣「全省美展」膠彩畫部重要代表畫家,為「臺陽美展」成員,並在臺南創組「臺南市國畫研究會」(後稱「國風畫會」),提攜後進無數,其子蔡國偉亦承衣缽,精於繪事與攝影。 陳壽彝和蔡草如均成長於傳統和現代激烈衝突的時代,因此在傳統藝術不被充分尊重和妥善保存的情形下,均有逐漸疏離廟畫、走向純粹創作的傾向。二人後來均以膠彩畫的成就膺任全省美展的評審委員。惟在廟畫方面亦留下不朽作品,如:臺南開元寺門神、木屏壁畫,即為蔡草如作品;臺南興濟宮、安平城隍廟、北港朝天宮等門神,則為陳壽彝作品。蔡草如除傳子蔡國偉外,學生如胡明宏、洪英傑、柯武鐘等,在廟畫、佛畫上,亦均頗有成就。
撰稿者:蕭瓊瑞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李乾朗。1993。《臺灣傳統建彩繪之調查研究:以臺南民間彩繪畫師陳玉峰及其傳人之彩繪作品為對象》。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 蕭瓊瑞。1996。《府城民間傳統畫師專輯》。臺南:臺南市政府。 3 徐明福、蕭瓊瑞。1998。《蔡草如80回顧選集》。臺南:臺南市文化中心。 4 李奕興。2002。《府城‧彩繪‧陳玉峰》。臺北:雄獅。 5 臺南市立藝術中心。2003。《陳壽彝七十藝術回顧選集》。臺南:臺南市立藝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