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在淡水創立的德國洋行。創辦人美利士(James Milisch)為漢堡(Hamburg)人,1865年(同治4年)10月6日抵淡水設美利士洋行,成為怡和洋行在北臺的代理商。12月,美利士留一代理人處理貨物裝卸業務,本人遷居艋舺(今萬華),為唯一的外國住戶。1867年2月5日寶順洋行亦成為怡和洋行代理行,美利士不再獨攬怡和業務。所代理之進口品以鴉片為主,其次為棉、毛織品。出口僅樟腦一種,1868年1月第一次採購樟腦赴港;曾欲經銷煤、茶,但無成效。 除代理怡和洋行業務外,也自行展開墾殖、採煤事業,均失敗,此當是虧空倒閉的主因。1868年5月美利士認為噶瑪蘭(今宜蘭)非清朝版圖,乃以偽普魯士領事之名,發執照給英人荷恩(James-Horn),並供應資金,前往大南澳開山伐木,準備拓墾。因清朝抗議,被迫撤離,1869年11月3日荷恩在赴蘇澳途中溺斃。 1869年間,與美商柯林士(C. E. Collins)計畫經營煤礦,向雞籠民人私典煤山,欲以西法採煤。因地方當局不肯蓋印而失敗,租金等費用似未收回。1870年6月因虧空甚鉅,被怡和洋行停止其代理權,由寶順洋行總攬業務。美利士在洋行倒閉後,離臺赴上海。
撰稿者:黃富三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 黃富三。1982。〈清代臺灣外商之研究:美利士洋行(上)〉。《臺灣風物》,32(4)。2 黃富三。1983。〈清代臺灣外商之研究:美利士洋行(下)〉。《臺灣風物》,3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