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第11任臺灣總督。生於明治2年(西元1869年9月27日),卒於昭和13年(西元1938年7月30日),山口縣人。明治28年(西元1895年)畢業於東京帝大英法科,同年通過文官高等試驗,進入內務省。之後歷任青森縣參事官、法制局參事官、行政裁判所評定官、農商務山林局長、熊本縣知事、農商務次官,大正7年(西元1918年)成為貴族院議員,隸屬於憲政會系。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經由第10任總督、與上山同年畢業於東京帝大的伊澤多喜男的推薦,就任為第11任臺灣總督。 上山總督任期自昭和元年7月16日(西元1926年)到昭和3年6月15日(西元1928年)為止。去職原因為昭和3年5月(西元1928年)朝鮮青年趙明河襲擊來臺訪問的日本皇族久邇宮邦彥親王,雖暗殺未遂,上山總督及總務長官後藤文夫仍因此事引咎辭職。上山總督回到日本後,就任樞密院顧問官,昭和13年(西元1938年)病逝於東京家中,遺體葬於故鄉墓地。 上山總督擔任臺灣總督期間,順利解決臺灣銀行事件,被視為上山總督的一大政績。上山總督任內,其他重要事項有:1. 大正8年(西元1919年)動工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由於資金籌措困難,在他初上任即決定停工,一直到昭和6年(西元1931年)才正式復工。2. 台北帝國大學,於昭和3年(西元1928年)正式成立。3. 昭和2年(西元1927年)規劃並編列預算,設置收容痲瘋病患的總督府樂生院。昭和5年(西元1930年)正式成立。4. 昭和2年(西元1927年)仿傚帝國美術院展覽會(帝展)開辦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對臺灣美術有極大的貢獻。5. 專為祭祀為臺犧牲者的建功神社,昭和2年(西元1927年)7月動工,並於昭和3年(西元1928年)7月竣工。
撰稿者:游欣璇最後修訂日期:98年12月03日參考資料:1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2 司馬嘯青著,《台灣日本總督》,(臺北:玉山社,2005.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