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沈光文

沈光文(西元1612~1688年)字文開,號斯庵,浙江鄞縣人。沈光文是張廷賓門生,飽讀詩書,正當學有所成要為國效力之時,清兵入關,他因而投入抗清的行列。南明魯王時代(西元1646年)晉升工部郎,後追隨桂王至肇慶,官拜太樸少卿。後因在廣東支持不住了,光文乃回到福建,清朝的閩督李率泰派人遊說勸降沈光文,光文不從。西元1652年光文欲赴泉州,乘船遇到颶風而漂流到台灣,當時台灣為荷蘭統治時代。但有一說是沈光文西元1662年才來到臺灣。據說西元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知道沈光文在台灣,乃以禮相待以田宅贈之。隔年鄭成功病逝,其子鄭經繼位改變其父所立的制度與人事,光文以為不可,賦詩諷之。有人向鄭經進讒言,鄭經因而派人追殺沈光文。沈光文逃至羅漢腳隱匿,後至目加溜社(今善化)開館授徒,並教育當地的平埔族。康熙22年(西元1683年)台灣被清朝收入版圖,沈光文組織了「東吟詩社」。閩督姚啟聖有意將沈光文送回鄞縣,可惜不久沈光文辭世,葬於善化里東堡(今台南縣(註 1)善化鎮(註 2))。沈光文的著作計有《文開文集》、《流寓考》、《臺灣賦》、《草木雜記》、《臺灣輿圖考》等書。後來台南縣(註 1)政府為表彰沈光文的教化貢獻在善化火車站旁設立沈光文紀念碑,並在善化鎮(註 2)內設光文里(路)、文開橋等以他的名字與號來命名紀念他。

撰稿者:余慶俊
最後修訂日期:98年12月03日
參考資料:
1 林衡道《臺灣一百位名人傳》(台北縣新店市 正中 民92),頁5~7
2 國家圖書館《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篇》(台北市 國家圖書館 民92),頁187~188
3 龔顯宗〈沈光文的生平事蹟與文教貢獻〉《歷史月刊》141期民88.10,頁34-38
4 龔顯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台南縣新營市 南縣文化 民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