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顏思齊

顏思齊(西元?~1625年)字振泉,福建漳州海澄人。在荷蘭的文獻中稱他Pedeo China(彼得‧中國)。年輕時因為不滿當地官員欺凌,所以殺了官員的家僕,之後逃亡日本平戶隱居。逃往日本後,顏思齊一度擔任裁縫工,後來從事海上貿易,往來日本、中國和菲律賓的貿易,逐漸累積財富。在日本平戶一帶又結交當時往來日本、中國的漢人,成為當地漢人首領故,被稱為「甲螺」。期間他也從事走私活動形成海上武力集團,並在台灣也建立據點。天啟2年(西元1622年)顏思齊與楊天生等人共謀推翻日本德川幕府,但事跡洩漏,顏思齊遭到德川幕府追殺,逃離日本轉往臺灣。顏思齊主要活動於笨港(今北港)一帶,逐步開發到諸羅山(今嘉義一帶),他繼續招募漢人到臺灣,勢力再度擴大,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最大的海上商盜集團。不久之後,顏思齊在諸羅山打獵,不幸染病而死,死後葬於今嘉義縣三界埔山。顏思齊死後,其勢力漸為泉州南安系統的鄭芝龍所接收。現在雲林縣北港鎮北港圓環有一座顏思齊登陸紀念碑,此碑於民國48年(西元1959年)由臺灣省政府建立。
撰稿者:余慶俊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楊熾昌〈倭寇、甲螺、顏思齊〉《台南文化》第八期 民69.1 ,頁140~142
2 黃典權〈顏思齊考索的試論〉《臺灣風物》第23期第3卷 民62.9,頁3~6
3 林衡道《臺灣一百位名人傳》(台北縣新店市 正中 民92),頁1~3
4 江日昇《臺灣外記》(台北市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民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