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茄苳

「土窯雞,好吃的土窯雞來囉,溫擱憮茄苳雞、蒜頭雞,茄苳蒜頭雞…」這段叫賣聲相信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之一,記得小時後每次當叫賣的車子經過,媽媽就會問我們要不要買回來補一補,可是卻也不知道到底茄苳蒜頭雞的茄苳指的是什麼?茄苳是一種中藥材嗎?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茄苳蒜頭雞是用茄苳樹的嫩葉與蒜頭塞入雞腹中,放入土窯悶煮而成,也有人是將許多茄苳的嫩葉厚厚地包裹整隻雞,他們說這樣才會讓茄苳的味道整個進入雞裡頭。
茄苳是台灣的原生樹種,分佈於台灣低海拔地區,其樹型高大壯闊,成株胸徑可達一米以上,我們經常可以在寺廟前看到留存下來的茄苳老樹,但由於台灣低海拔地區過度開發,現在原生的茄苳大樹已不常見。茄苳過去於台灣的分佈,可由台灣的地名略知一二,台灣許多縣市都有茄苳里,其命名的原因大多是因為該地區有棵大茄苳。雖然野外以不易見到茄苳,但現在全台皆遍植其作為行道樹來美化市容。
茄苳又名重陽木,在植物分類上屬於大戟科(Euphorbiaceae)重陽木屬(Bischofia),該屬在臺灣僅茄苳一種植物。茄苳最容易的辨認特徵是它的三出複葉與斑駁的紅褐色樹皮-茄苳的三出複葉互生,小葉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鋸齒緣,先端尾狀突尖;茄苳紅褐色的樹皮則經常有小薄片剝落,樹幹上經常留有雲型剝落痕。茄苳為雌雄異株,花甚小(雌花較大,雄花較小),呈黃綠色,排列成腋生或側生的圓錐花叢,果實為暗褐色球形漿果,直徑約1公分,內藏種子3到4粒,夏末秋初果實成熟的時刻,往往吸引鳥兒成群結隊的飛來覓食。
茄苳為半落葉性大喬木,每年的一到二月會落葉,在開花前老葉會全部掉落,緊接著就長出新葉,由於時間非常短暫,經常讓人沒注意到茄苳是落葉樹。茄苳落葉的時分正好是其小苗萌發的時間,因此有學者推論或許茄苳落葉的目的是為了替其小苗爭取更多的陽光,讓更多的小苗成功建立,然而此論點目前尚未有數據證實。
茄苳除了嫩葉可以熬煮茄苳蒜頭雞,也有人說將其葉片曬乾後泡茶喝,對於中暑很有療效,而它的果實以糖醃製則美味可口。茄苳的木材硬度中庸,材質緻密,可作為建材或製造器具使用。茄苳樹型高大優美,樹冠涵蓋面積大,對風及空氣污染的抵抗力強,為優良的庭院樹、行道樹及遮蔭樹種。

撰稿者:張楊家豪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第三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8。
2 台灣賞樹情報,大樹出版社,1995。
相關圖片
圖說:茄苳大樹上開滿了小花
提供人:張楊家豪相關圖片
圖說:茄苳的三出複葉
提供人:張楊家豪相關圖片
圖說:樹形優美的茄苳
提供人:張楊家豪相關圖片
圖說:茄苳小苗
提供人:張楊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