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柯訓

    為清國泉州府同安縣馬鑾鄉人,約出生於清同治至光緒初年間,卒年不詳。擅長剪黏、泥塑與淋搪(交趾燒)技藝。
    1908(明治41)年雲林北港朝天宮前殿由大木司傅陳應彬主持大修,柯訓應聘從福建渡海來台,與另一派來自泉州城內東街菜巷的陶匠蔡錦,負責剪黏與淋搪(交趾燒)裝飾工程。當時隨行來台者尚有徒弟洪坤福與柯仁來(柯訓的姪子)。據北港朝天宮所保存當時柯訓向廟方領取工資所立的「領收證」(收據),文件上記載的日期為1911(明治44)年6月11日,故可知柯氏一行應於1908-1911(明治41-44)年間已來台工作。朝天宮在1912(大正1)年竣工後,據傳柯訓先返回大陸,但徒弟洪坤福又至嘉義新港奉天宮(1912)與朴子配天宮(1915)繼續工作,待完工後才回唐山。
    柯訓目前留存在台灣的作品極少,僅知北港朝天宮正殿前拜亭墀頭與背立面牆身的水車垛,尚有保留部分人物戲齣的淋搪原作與背景假山,雖然並未落款但也彌足珍貴。柯訓的嫡傳弟子洪坤福,是台灣近代剪黏陶藝界的啟蒙宗師之一,從他而降薪火傳承綿衍不絕,故柯訓亦是洪氏派下徒子徒孫的師公與祖師爺,在匠界具有崇高的輩份地位。
撰稿者:葉俊麟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歷史建築資料庫分類架構暨網際網路建置第一期委託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計畫主持人林會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