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爐通常置於供桌上用來插置線香的爐子,形狀變化不少,圓方均有之。插上馨香無數,為信眾傳達心聲。 圖一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村元代窖藏出。內蒙古博物館藏。土直口,圓鼓腹,圜底接三獸足。口沿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直耳,耳下部另有獸形耳連接頸腹之間,頸部雕貼三隻麒麟,正方兩隻麒麟之間有一方形題記,其上陰刻 "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爐一個" 的楷書銘文。香爐的腹部雕貼有獸面及鋪首銜環紋飾。通體施天青色釉,施釉較厚,燒製時縱橫流於器表,造型美觀,渾厚凝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撰稿者:白素琴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圖說:資料出處: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人:白素琴 圖說:三足香爐提供人:白素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