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里程碑

《里程碑》 又名《黑色的太陽》,為張深切之自傳性作品,1961年12月,由台中市聖工出版社分四冊出版,後收於1998年文經社出版的《張深切全集》,分上下二卷。內容述及作者前半生的思想形成、文化活動,體現了他身為殖民地知識份子,對台灣母土的社會觀察,與自我民族意識之萌發。全書涵蓋時間,長達40年,始於1904年作者誕生,終於日本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的1945年。張深切曾自述其成書目的有二:「一是欲使讀者明瞭臺灣的民眾,在日據時代經過了什麼歷程,我們怎樣對付日本統治者,又日本統治者怎樣對待過我們。其次是希望讀者多了解臺灣的實際情形和性格。」本書編排上大致時間先後順序為主,上冊多回憶其幼年至青年時期的生活,提及與台灣自治運動領袖林獻堂認識、並受其提攜、負笈日本求學的經緯;奔赴廣州,與革命同志張月澄、林文騰、張美統、郭德欽、洪紹潭投身運動的過程;以及由台中一中學生罷課所引發的學運,張深切因此身陷囹圄的始末。下冊則集中描寫文協分裂、與蔣渭水領導的「台灣民眾黨」鬥爭經過;以及張深切因政治運動受挫轉而從事文化與戲劇活動,先後組織「台灣演劇研究會」、「台灣文藝聯盟」、創辦《中國文藝》,回憶錄中亦旁及與陳炘、崔承喜、魯迅、周作人等文藝界人士之互動。研究者陳芳明指出:「《里程碑》是一個破碎時代的完整記錄,也是一位知識分子的精神流亡史」、「《里程碑》的重要性,就在於觸及運動中的事件與人物,並觸及時代潮流裡的周邊與側影。」誠如斯言,該書除了描述殖民統治下,懷抱民族與文化關懷的文藝青年,如何明其心志,為母土及同胞探尋脫困之道;同時亦為台灣文化運動史提供了珍貴的文獻史料。故此書不僅是張深切個人生命、思想的里程碑,也是殖民地本土文化、歷史建構的里程碑。(蔡佩均撰寫)
撰稿者:文學類工作小組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參考文獻:
2 ˙陳芳明、張炎憲、邱坤良、黃英哲、廖仁義主編《張深切全集》卷1‧卷2《里程碑》,台北:文經社,1998年1月。
3 ˙陳芳明〈亞細亞孤兒的聲音──張深切與《里程碑》〉,收錄於《張深切全集》卷2,台北:文經社,1998年1月,頁756-767。
4 ˙張志相編〈張深切年譜〉,收錄於《張深切全集》卷2,附錄,台北:文經社,199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