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將軍族

〈將軍族〉 短篇小說。陳映真著。發表於1964年1月《現代文學》19期。故事採用全知觀點,倒敘命運乖舛的外省老男人和本省少女,同為天涯淪落人而相濡以沫的故事。「三角臉」是歷經戰亂,由大陸隻身流浪來台的老兵,「小瘦丫頭兒」因農家家貧被賣為娼,由娼家逃難另謀出路。而後兩人偶然的聚合為同一個康樂隊的隊員,過著顛頗流徙、四處表演的日子。年幼而企望家庭溫暖的小瘦丫頭兒,在某些引人鄉愁的月夜、早晨,對著三角臉述說她怨怪被賣卻又想家的心事。長年有家歸不得、流浪他鄉的三角臉,同情共感的觸動了他屬於父執輩的不忍與憐憫。三角臉決心將僅存的退伍金借她還債,卻遭小瘦丫頭兒懷疑他是在覬覦她的身體。而後三角臉留下存摺、離隊出走,讓小瘦丫頭兒領會到不求回償的人情溫暖。拿錢還債後的小瘦丫頭兒難逃再次被變賣的命運,這次她忍辱偷生、賣身還債,為的是能再見三角臉一面。五年後他們又在喪家樂隊中巧遇了,他們以相互的疼惜與敬重,超越了此生悲慘、破敗的命運。隔日,兩人穿著樂隊的體面制服殉情,屍首狀如規矩威嚴的大將軍。「小人物題材」呈現出作者寫實主義小說中經常流露的知識份子良心與社會關懷,反映了六○年代台灣農業經濟的困蹇與婦女地位的卑微;「省籍題材」暗示了作者一以貫之的,希望以相互的關愛消除省籍隔閡的理念;而小人物相濡以沫的溫情,則顯現了作者四海一家的人道主義信念。小說採用寫實主義敘事,但對於兩位主角的坎坷命運則只揭露了冰山的一角,敘事的故意跳略的黑洞,使命運的不堪與悲涼形成更深不可測的壓力;相對的,小說在細節方面則用心營造,細緻的彩繪了愴俗荒涼的場景和俗麗哀感的音樂,為這卑微的小說世界,渲染出感傷卻鮮麗的氛圍。篇名「將軍族」象徵著社會階層低下的人們,也能「高級」一如將軍,有著同等的溫情、人性與尊嚴。宋冬陽在〈縫合這一道傷口〉一文中指出,殉情結局是作者知識份子的精神潔癖作祟,對省籍結合不夠樂觀。小說首次結集於1975年10月臺北遠景出版社《將軍族》,世紀末被《亞洲週刊》名列為20世紀百大小說之林。(羅夏美撰寫)
撰稿者:文學類工作小組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