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百科橫幅

國軍文藝活動中心

國軍文藝活動中心(Armed Forces Cultural Center)興建於1957年,座落於台北市中華路一段69號,當時名為「國光戲院」,建築體外觀與內涵保有傳統劇場特色,是當時少數幾家有冷氣設備劇院之一。
1965年由國防部收回管理改名為「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在國家戲劇院尚未啟用前,「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為京劇主要演出場地,吸引國內外戲曲愛好者、觀光客欣賞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特色重要據點之一。
從1950年起,國軍為響應國家文化建設,培育國軍文藝人才,提昇創作風氣與水準,發揮戰鬥文藝功能,1953年10月舉辦「國軍文化康樂大競賽」,比賽項目包括文藝創作、繪畫、書法、歌唱、話劇、國劇等,是六○年代以國軍推行新文藝運動宣揚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活動,故每年十月慶典前,「國軍文藝中心」即為軍中「競賽戲」的演出據點。
自1965年第一屆國軍文藝大會後,國軍劇團每季定期對外輪演,每檔七至十天,均假借「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為對外主要演出場地。而後軍中小班亦於假日於國軍文藝活中心進行日場實習公演,除了有實習演出經驗累積外,也對外開放作為「兒童國劇欣賞」。
現今國軍藝文中心彈性開放外界借用,原為國軍所屬單位表演、集會場地,空檔期間也提供各機關、學校及社會文化團體非營業性質表演使用,諸如舉辦電影欣賞、學校畢業典禮、學生學習成果發表會、迎新送舊晚會、機關月會、學術演講會等活動;藝術廳除舉行藝品展覽外,亦適合小型會議、歌舞排練及示範教學等。

撰稿者:楊弘瑜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index.aspx(2006年5月10日連結)
2 總政治作戰局文宣政教處http://gpwd.mnd.gov.tw/web2/index_a.htm(2006年5月10日連結)
3 王安祈。《台灣京劇五十年》。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
4 蘇桂枝。《國家政策下京劇歌仔戲之發展》。台北市:文史哲。2003年。